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咏物 写花 述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裂缝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不关心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注释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思想感情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曾伯容梅诗二首 其一

宋代饶节

气压春工千万枝,洒然开我合琉璃。知渠有美自难禁,不待雪深风劲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南怀故人

唐代于邺

独行千里尘,轧轧转征轮。一别已多日,总看成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二十七

宋代释居简

华鲸吼月,虚籁沈秋。裂破玄关了,随流复入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钓台夜月

明代陆允馨

一鉴寒光印碧川,石台风细水连天。芦花荡漾迷烟艇,鹤露翻飞点白莲。

鸥梦静酣香稻岸,钓丝閒捲湿云边。渔翁自唱沧浪曲,不管乘除伴月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太卿写竹林书屋

明代徐庸

太卿手把如椽笔,写竹完同萧协律。淇园彷佛带湘川,万本琅玕出胸臆。

绿云深处藏数楹,一方斸破莓苔碧。牙签五色影撩乱,千卷经书此中积。

堆床充栋间青黄,要把工夫分寸惜。金刀有待斫长竿,去作沧溟钓鳌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淑人启土有感随事写怀用辛巳韵 其四

明代顾清

为君砻石为君辞,几度含毫湿素衣。两字龙光三锡命,一行先上赤缯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明叔东谷卷

明代薛蕙

谷断悬山阁,崖通度石桥。日蒸沧海气,霞动赤城标。

雪壁花先映,霜严叶后凋。空题招隐曲,怅望隔云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幺妹歌

清代多敏

弓刀小队花如雪,英雄儿女真奇绝。良玉曾闻乐府篇,兰珠争诵人才笔。

丁香小幄明春华,游龙使女出龙家。肌肤妒雪眉欺月,窈窕生香海外花。

小姑独处菱枝弱,姓字薰香护花叶。不将眉黛斗星妆,自有功名望南阁。

绛袍斜罥丁香绦,不喜珠华喜宝刀。书开秘笈亲军事,令下如山不动摇。

日将骑射教姝丽,粉腻脂香三百骑。瘴地蛮天任指挥,雪剑霜矛精击刺。

昔年小丑生潢池,碧鸡无声金马痴。名地夜陷官偷活,冷月宵荧鬼守尸。

王师驿骑流星急,熊罴十万分驰入。铜鼓边城拥护劳,铁券家声宣慰袭。

阿兄意气如雷巅,连环双槊黄金鞯。锡封自号百蛮长,象犀远贡元和年。

龙幺小妹金闺彦,姽婳将军经百战。星舒猿臂竹枝弓,秋晕霜华杨叶箭。

白莲妖孽阵云凉,髑髅夜泣天徬徨。羽书一纸星火急,檄催猺勇驱天狼。

阿兄抱病经秋苦,阿妹从容请缨去。芙蓉旧部领蛮奴,螭虎兵符照劲旅。

扫眉傅粉女儿营,沈沈刁斗春无声。羽旗影飐鸳鸯叠,绣幕香园翡翠轻。

永夜谈兵剪青烛,龙娘妙计群酋服。白头老将空咨嗟,苍鹘游军尽慑伏。

猺中妖女何娉婷,娇云焰焰雄风腥。七圣刀飞古雪白,天魔神舞枯魂青。

将军血战战未已,娥眉报国誓以死。三千铜弩射无声,八队云旗势如驶。

人龙马虎踏营空,捷书早报甘泉宫。若从诸将论勋伐,屈指龙娘第一功。

翩翩孝廉旧入幕,曾见猺仙话亲故。绿字双笺赠客诗,朱丝一角回文赋。

当时佳话人传扬,至今香冢烟水荒。歌成自酹梨花酒,蛮云不语天茫茫。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