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工之侨献琴

明代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

赏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感悟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
2、 程帆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
3、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华书局 ,1999 .
4、 杨振中 .走进文言文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
5、 钟书 .新教材全解 语文 .吉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1 .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1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楼道中

金朝刘从益

十里羊肠路诘盘,过花穿柳几回还。马头忽转青林角,绿绕人家水一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代陈贶

年年闻尔者,未有不伤情。出得风尘者,合知岐路人。

拂榻灯未来,开门月先入。忽生云是匣,高以月为台。

入夜虽无伤物意,向明还有动人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

元代舒頔

纷纷儿女看灯去。千点摇红树。翠鳌山倚紫云堆。

记得年时,老子也曾来。

硫硝结缚通仙技。光焰千般异。今年老子懒来看。

手弄梅花,和月倚阑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泛月 其二

明代张家玉

澄江净于练,归人浩思发。不信捲帘人,相思有明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满城尹刘象谦

明代程敏政

陇西家世伟丰仪,京邸相逢恨见迟。早探杏园驰蹀躞,暂分花县抚疮痍。

同年有后能如子,异选无多定属谁。大器可常淹百里,内台徵节快相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兴九首其二拟孟郊

宋代秦观

晓风有暴信,暮蝉无好声。
晓风与暮蝉,自与时节争。
独客辞故乡,推车谒梁城。
梁城道迢虎,区区役吾生。
不如归旧山,藜藿安性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人伤春

宋代贺铸

人帘轻絮故依人,梦後题诗欲判春。
纵使相思解销骨,此情终未作黄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吴云遇先生

清代屈大均

先帝诸词臣,天南有其二。一惟我吴公,冠冕庶尝士。

三朝无实录,史官久不备。简讨方须才,兼书行在事。

公时当圣心,回翔清切地。石室书初抽,崧台草亦视。

岂谓复西巡,君臣忽相弃。霓旌若转蓬,万里追难至。

匍匐返岩阿,天颜在寤寐。渊明居玉京,子真隐梅市。

义不慕长生,所怀沟壑志。忽尔享期颐,神明以无累。

先朝一耆旧,天留有深意。须发虽皤然,精纯若童稚。

令子富才华,文章为酒食。丹青与草书,一一供亲嗜。

鹤鸣喜在阴,天籁日相媚。父歌紫芝篇,子疏白华义。

何以轩冕为,山水娱仁智。岁寒独后凋,努力为苍翠。

荫我半生枝,得成清庙器。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