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毛伯温

明代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注释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属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讨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乱。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大将:指毛伯温。

简析

  这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为其写的壮行诗。首联写主将气概和出师时的装束,充满豪壮之气。颔联写鼓鸣旗展,以衬军威。前四句是对毛伯温和将士们的赞扬,称赞他们豪气凛然,撼动山河。颈联作敌我分析,言麒麟有种,蝼蚁难逃,用“蝼蚁”来蔑视叛军,比喻中有议论。尾联既表达了对毛伯温出征必胜的信心,更是对毛伯温的信任和鼓励。全诗写得明白晓畅,铿锵有力,气势非凡,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参考资料:

朱厚熜

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唐代张九龄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
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
诱我弃智诀,迨兹长生理。吸精反自然,炼药求不死。
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张籍,因以代书

唐代白居易

怜君马瘦衣裘薄,许到江东访鄙夫。
今日正闲天又暖,可能扶病暂来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萄桃

明代徐渭

旧栏东畔野葡桃,亦是张骞大宛苗。既取夏阴飞作霰,讵嫌秋蒂累如椒。

月蠕墙影霜蛇去,风引藤香瓦兽飘。付与荒阶随意系,犹胜恶棘坏兰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乙坛歌

明代屠应埈

太乙坛高凌紫氛,宫中夜夜延神君。
金盘千尺泻朱露,茎台五色飞龙云。
撞钟鸣鼓邀百祥,回旌驻跸瞻景光。
石检亲封绿文甗,河图著纪赤符昌。
九华灯明列星烂,八变乐终万灵见。
至尊端笏礼中天,北斗垂芒指前殿。
皇皇圭璧奠甘泉,奕奕楼居通列仙。
侍祀独有东方朔,登歌新协李延年。
白茅授册侯五利,青鸟衔书作前使。
贝阙徘徊河汉沉,绛节缤纷王母至。
武皇北面来相迎,稽首至道闻要精。
能驱三尸炼五魄,可以阅世为长生。
帝闻斯言再拜受,宴罢言归乐无有。
祈年何必汾水阴,无为自享南山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警答李无核

明代李云龙

渔阳突骑正纷纷,一片笳声结阵云。三辅莫遮南牧马,九门空布内家军。

荒阶露冷闻虫语,绝塞风高过雁群。欲向金台哭秋草,与君同吊望诸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腊日寄铨儿 其八

清代钟令嘉

梦尔天涯路,肩舆往复频。师方为讲学,客岂是依人。

驷马题桥志,双亲属望身。而翁坟上草,今已四回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 甲寅除夕十四用前韵

清代陈维崧

旧历修窗罅。叹贫居、支离囷蠢,醯鸡瓮鲊。苦忆常年逢此夜,哗笑阄藏覆射。

赌瓜子、黄柑楼下。今日飘零诸弟妹,梦苍凉、亭榭潜行怕。

最怕是,蟏蛸挂。

六街人静梅风洒。望层城、明帘夜火,依然入画。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

看士女、秋千笑打。万事总如池水皱,便风吹、何事关卿者。

椒酒醉,枕相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 其四

宋代赵蕃

萧散得终日,驱驰难久居。灭瘢苏病竹,抛食引潜鱼。

问话僧寻蜀,多茶椀似卢。主人佛事外,游戏亦多馀。

朱厚熜

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嘉靖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非常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