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深虑论

明代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

赏析

  这是一篇史论。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但却将原因归结为非人智能所虑及的天意。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本文系针对明初的政治形势而提出的治国方略。明代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盛世”之下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潜在的危机。作者就历代兴衰的史实,提出了有关长治久安的积极性的建议。

  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4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方之日

先秦佚名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别韦隐居不值

唐代许浑

犬吠双岩碧树间,主人朝出半开关。汤师阁上留诗别,
杜叟桥边载酒还。栎坞炭烟晴过岭,蓼村渔火夜移湾。
故乡芜没兵戈后,凭向溪南买一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罗湖八首

宋代刘克庄

异境微茫在半霄,仙人垂手下相招。
老来尚有君亲念,未敢相陪过铁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罗浮山

明代王弘诲

何处神仙四百峰,丹梯万仞削芙蓉。瑶台积翠临旸谷,铁涧飞泉泻玉淙。

丹洞云深留鹤驭,澄潭秋涨蛰蛟龙。七飞拟鍊超尘劫,桂父安期信可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三首题王叔明士女 其一

明代陶宗仪

閤门传诏宴龙池,宫漏穿花月上迟。准拟承恩供奉处,镂金团扇乞新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饶州之广信舟中杂咏 其三

清代夏敬颜

寒雨滴篷背,声声到客心。江湖憎夜永,补被感秋深。

投愧班生笔,归同庄舄吟。昔贤崇节操,翘企碧云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蒙山清茶歌

清代王闿运

酌泉试茗平生好,惟有蒙茶远难到。名高地僻少愈珍,梦想灵芽但西笑。

春动岷嶓花药香,故山新茗渴未尝。石花露叶今始见,开缄已觉炎风凉。

闻道仙根汉时活,七株常应鸣雷发。王褒遣僮不敢担,长卿识字名空撮。

贡登天府二千年,龙衮亲擎飨帝筵。从此人间不曾识,苔阑十里围云烟。

年年叶共周天转,银泥小合盛三片。至尊晨御偶一煎,王公那得分余羡。

吴越湘湖名品多,祇供嫔女泼云涡。含霜焙火争春早,散雪流芳付驿驮。

一闻蜀使当秋进,始觉后时天所吝。闻名乍见已足夸,川纲长价开中引。

达赖熬茶静远荒,红茶航海动西洋。从来盐铁一时利,谁言此物关兴亡。

肸蚃馨香元有自,百草纤微岂堪比。对此沈吟不忍煎,如观法物郊坛里。

山人掉首百不知,松风一榻轻烟迟。园茶采采共葵菽,迎凉且咏豳公诗。

世间远物徒为累,宁知跂石眠云味。一啜余甘复几时,支颐坐看西山翠。

忽忆君山北渚濒,乱余枯蘖杂樵薪。五峰深处寻真隐,傥遇披霞旧种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林疑独教授

宋代黄裳

犹记龙津曾把手,閒对云山一樽酒。谈高稍犯禅师疆,遥指青尖露疏牖。

璧水起人新思浓,旁释奇文到科斗。自笑山翁缄默多,来处长疑抱真叟。

君虽健语犹相知,乃欲同归上忠厚。假合此生尘已多,肯复随流逐人后。

再喜相逢春意中,忽见天机在杨柳。幽花野水时可寻,赶马长须有罍鋀。

柰何汴洛贪送人,扫荡顽冰一梭走。义在人心难可欺,浮玉山南望风久。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