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居十首 其三

元代明本

见山浑不厌居山,就树诛茅缚半间。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潭寺

宋代赵崇杰

欲觅龙潭何处是,青山影里见浮图。红蕖映日真花藏,碧水涵天莹玉壶。

已放源流通北海,未饶风物说西湖。侍中庵外多闲地,容我他年卜筑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 其七

宋代徐积

昨霄梦看六龙渊,鹤御惊回坠晓鞭。万顷落花春晚后,一床清水月明天。

门无黄雀张罗地,室有玄熊应梦年。入竹好鸣寒玉佩,寄梅兼附白云笺。

杨妃绣段披方稳,李逸乌纱裹更鲜。避色莫投妆妇指,弄香须扑舞蛾肩。

群乌噪过巢无树,一兔奔归猎有旃。溪叟正如翘苇鹭,山翁弥似出尘仙。

僧檐鸟伺斋馀饭,客灶猫栖爨后烟。且报漫翁来掘壁,墙閒便是我家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温日观蒲萄

元代刘崧

老人醉墨走蛇虬,风露潇潇数叶秋。无复驼囊盛马乳,却教图画忆凉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黄尚英墨竹

明代林弼

竹山万个碧琅玕,喜向仙家画里看。午夜凤台吹玉管,不知风露逼人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升卿弟 其一

明代庄昶

拖犁蚤穗已成科,拾穗有人行且歌。弋路自来还自去,今人心契古人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魏道弼父挽词代曾子修

宋代王之道

德邵年高冠里闾,庆馀犹及魏公舒。似闻白鹤归华表,应有青刍奠故庐。

帝梦漫惊虞涧筑,史占空叹渭滨渔。泫然东望无从涕,莫厕邦人会葬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经林逋旧居二首

宋代蔡襄

山色凝岚水色清,山云长与水云平。
先生来举持竿手,钓得人间亢俗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孝童

元代杨维桢

钱清陈孝童,十岁知孝母。母病日以革,药饵空㕮咀。

夜庭人不知,磨刀去剔股。凡儿血肉躯,躯小痛槚楚。

孰识身在亲,惨毒至刀斧。邻里闻孝童,涕泗下如雨。

道路闻孝童,过车式其户。堂堂士大夫,结发在庠序。

母背忍绝裾,母丧亡捧土。我作孝童诗,岂惟风童孺。

明本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