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294篇诗文
晓度金庭山,夕过白龙峡。两峰争巑岏,乱石相倾压。
向背林木森,险斜蹊径狭。数声猿啸哀,自在莺啼恰。
阴岩古松树,偃蹇露鲜甲。三五田舍翁,隔溪荷锄锸。
云气竟濛濛,雨声常霎霎。泥途讵可登,急涧良难涉。
仆夫已劳瘁,疲马力尤乏。岂不惮驰驱,皇恩未覃洽。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