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294篇诗文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