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294篇诗文
畴昔来会稽,浮舟出江堤。苍茫望津道,隐隐辟招提。
虚气发峻岭,疑有至人栖。龙象兹拥卫,群木皆萋萋。
吾家浮屠老,早岁离烦迷。持律破三业,悟道臻渊倪。
法网覆众生,一念绝町畦。戒刀割大荤,水陆无象犀。
凡物有极势,固难叙阶梯。兀然被衣裓,谁能判金泥。
六时宣法音,万生荷提携。愚人本无识,有识自难稽。
如我解所说,安可议东西。稽首送归驭,信美旧山蹊。
暑雨闇穷山,道滑不可蹑。隐几念投老,葛衣坐摇箑。
林端使者至,乃得德相帖。佳惠致新茗,远来自闽笈。
吾闻北苑胜,不与群山接。山下几千家,以此为生业。
新阳一日至,东风方猎猎。百草尚勾甲,灵芽已先捷。
所采仅毛发,厥工巧烹燮。甘泉列盎釜,炽炭浩旁叠。
修竹为之规,黄金为之梜。形摹各臻妙,制作易妥帖。
至尊所虚伫,守臣方惕慑。其上为虬龙,蜿蜒奋鳞鬣。
稍降乃交凤,文翼相盘跕。函封趣北道,驿使互防挟。
四方老金玉,拟议谁敢辄。屹屹健士儋,飘飘迅溪艓。
谷雨不及润,权门已盈箧。带
落落匡山老,晴江莹眉宇。问道崆峒墟,枯槎泛江浒。
归欤谢远游,曲肱卧环堵。磅礴万物表,动植见吞吐。
曜灵旋磨蚁,四气遽如许。咄咄千载事,俯仰变今古。
安得仙人杖,颓龄为君拄。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