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游嵩华行次荆渚

唐代齐己

莲峰映敷水,嵩岳压伊河。两处思归久,前贤隐去多。
闲身应绝迹,在世幸无他。会向红霞峤,僧龛对薜萝。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8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 其二

金朝路铎

随人作计鱼千里,知命无忧鸟一天。碧落云深堪避世,九华烟暖可忘年。

平章万有归玄览,收拾方心入大圆。上界真人自官府,不妨聊作橘中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国论

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

明代单恂

画帘微雨春风暮,最苦今番。罗袖痕斑,留待归时逐点看。

桃花门巷无人到,蹙损蛾弯。手约云鬟,斜倚残红第几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月七日同黄敬之宿源口舟中有怀谢行忠上舍

明代谢廷柱

好山能留人,源口舟夜泊。于时冬初交,微雨晓来作。

推篷稍露坐,顿觉双袖薄。月上山影高,溪寒水痕落。

澄波浸疏星,霜林出危阁。且教息尘想,岂但休倦脚。

会意有敬之,细话举杯勺。天空万籁静,未觉景寂莫。

悠然发遐想,三华旧游乐。吾宗老上舍,高韵比孤鹤。

载酒看青山,吟诗望寥廓。幽事难尽纡,旷怀讵能度。

美人天一方,使我胸怀恶。安得生羽翰,飞来共清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次李佥事素韵

明代王守仁

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

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

清溪厉月行,暝洞披云宿。淅米石涧溜,斧薪涧底木。

田翁来聚观,中宵尚驰逐。将迎愧深情,疮痍惭抚掬。

幽枕静无寐,风泉朗鸣玉。虽缪真诀传,颇苦尘缘熟。

终当遁名山,练药洗凡骨。缄辞谢亲交,流光易超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

明代吴孺子

新月淡烟霏,江花冷照衣。
无人山犬吠,隔竹掩荆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得以黄兄书知归有日矣喜而赋此

清代陆黻恩

七载分飞影,劳劳溯客程。稻粱前日事,鸿雁此时情。

流水渡头急,残星树外明。休辞一樽酒,剪烛到三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三游洞石壁

宋代苏洵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