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35篇诗文
荒墟渐庐舍,迩来成四邻。园丁既老病,灌溉殊苦辛。
幸免麋鹿齸,翻嫌犬豕㺦。非关篱落缺,厮媪抱为薪。
念彼生理困,未忍加詈瞋。寻思插芒棘,刺手伤吾仁。
物情好苟得,刑罚谁见悛。疆场且寇盗,小犯安足嗔。
惟当重风化,浸使薄俗淳。士林尚廉耻,敷教修彝伦。
上无苟且政,下有让畔民。干戈自偃息,化日长如春。
一别几晦朔,向絺今复裘。相思未能往,四序忽已周。
缅惟君所庐,苍波绕孤洲。枯筇支老病,尝得一再游。
风轩纳飞鸟,烟涯辨归牛。旧游固在兹,惨惨增离忧。
剧思脱尘累,去作十日留。枯桑号寒风,断岸维败舟。
骑衡古有戒,谁复知我愁。遥瞻经行处,寒山卧苍虬。
惟子妙词章,出语鲠不柔。向来昼澈辈,许子参其流。
江山固自佳,况复更凛秋。玉唾叠箱籯,以暗未肯投。
不应结绿价,敢以燕石雠。封题定何时,思子今白头。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