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击梧桐·香靥深深

宋代柳永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离别 抒情 忧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香的脸蛋有深深的酒窝,姿态妩媚动人,这特殊容颜和高雅气质仿佛是老天赐予的。自认识她以来,得她殷勤看顾,也了解到她的情愫芳心。想在分别之时再约她一起欢聚,那么,我们肯定都会像恋人一样互许平生。可我又害怕恩情破碎容易,成全却很难,不由得思绪万千。
最近她写给我的信中,只是寒暄几句,没有那种絮絮叨叨亲切的言语。于是便想到了,她准是听了别人的教唆,想把曾经的海誓山盟辜负。听说在兰台公子宋玉多才多艺,善词着赋。试问,我们的爱情本当像楚王和巫山神女那样朝云暮雨,相爱相欢,可行云将往何处去呢?

注释
击梧桐:词牌名,柳永

创作背景

  据南宋初年杨湜的《古今词话》记载,柳永曾在江淮爱上一个官妓,临别时相约再见。及柳永来到京师,日久未回,官妓有他心。柳永闻言伤感,遂作此词,并托人寄与官妓。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柳永词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3月:第136页

赏析

  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词人与一位风尘女子的感情经历。该词对怨情的抒发,不像唐人的闺怨诗那样,往往只写一点、一面或一个瞬间。《击梧桐》反映的是从相知到分离,再到相思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叙事性。

  此词上片,回忆过去的相知和别离。首三句是词人见到这位女子时的情景,“香靥深深”,涂抹了香粉的脸蛋上有一对深深的酒窝;“姿姿媚媚”,姿容足以媚悦于人;“雅格奇容天与”,格调、容貌出众,是天所给予的,可见词人对于她是一见钟情。“自识伊来”三句,是对过去相知相爱的甜蜜的回忆,洋溢着幸福感。先概括地说,从一开始认识,便蒙她很好地照顾自己,然后着重地指出最突岀之点:“会得妖娆心素”,理解得了她一片娇媚的内心情愫。俗话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庚寅长至偶题应槠洲诗塾首课

清代陈忠平

颓日销寒任未膺,积城阴气欲成冰。一年当此最长夜,好梦孰知深几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

南北朝虞羲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陪刘提点游西山

宋代薛季宣

我家西山下,早晚空翠滴。漫仕鄂王城,西山怅难觅。

不知寒溪上,好景天意锡。举趾异川陆,千里共岑寂。

丘园动归念,魂梦时历历。东吴赛粤瓯,信美心愈戚。

古见似人喜,乡闬今有觌。且作西山游,笑颜忻自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偈四首 其三

宋代释法秀

寒雨细,朔风高。吹沙走石,拔木鸣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近事二首

宋代刘克庄

石卫尉家先没入,黔娄生处亦诛求。
客嘲未悟漫天戏,鬼瞰皆知偃月谋。
不许他人分越国,预拚异日去崖州。
傍观莫枉为酸鼻,鹿死无魂岂有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稽古篇止于秦汉唐以下先以诗述其概六首 其二

明代郭之奇

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

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城子

宋代李纲

去年九日在衡阳。满林霜。俯潇湘。回雁峰头,依约雁南翔。遥想茱萸方遍插,唯少我,一枝香。
今年佳节幸相将。陟层冈。举华觞。地暖风和,犹未菊开黄。此会明年知健否,判酩酊,醉秋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卖花翁

宋代方岳

不论袍紫与鞓红,一朵千金费化工。
人共醉花花亦醉,莫教山圃不春风。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