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烛影摇红·元夕雨

宋代吴文英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注释

①歌:一本作“欹”。
②清:一本作“素”。
③深:一本作“长”。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元夕,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碧淡”两句。言雨帘空蒙,远山隐隐地显现出一些淡青色。元夕下雨,使人更添一分愁绪。在这暮雨愁绪的影响下弱女子浅细的黛眉越发显得楚楚可怜。“障泥”两句,写游人。“障泥”,即马鞯。因其下垂马肚两旁,以障尘土,故名之。此言因为下雨天,所以路尘板结。游人骑马从南郊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与萧迪宽对酌赋此

明代金幼孜

又向玉京逢七夕,一尊聊与故人同。鹊桥有路双星会,银汉无波一水通。

帘外蛛丝频坠露,楼前凤管独吹风。玉堂话旧怜知己,坐对银缸夜未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观非和尚

明代黄锦

日观其非,何者为是。是非两忘,山飞水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宣威关用黄方伯韵

明代陈洪谟

贵岭猿声已熟闻,两藩南界此中分。骊驹尚忆滇南路,旌旆遥瞻蓟北云。

岂有才华清徼服,更将衰朽负明君。风檐次述非能事,浅薄真惭论蜀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其三

明代王夫之

内苑春风万树皆,文鹓掠彩艳心谐。寒山古木啼清怨,只有梅斋与木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菱曲一首

明代黄省曾

霜来露至按轻舻,水灵暂假江无波,女儿争唱采菱歌。

采菱歌,响洲渚,如花人两相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景 池塘生春草

宋代刘辰翁

满眼成新趣,池塘午梦惊。青春何日到,芳草满前生。

縠縠东风起,波波两剪横。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

转步玉钩合,几时珠履行。平陂青似海,无处认昆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今春苦雨初有春半曾无十日晴之句去立夏无几日愈雨足成五诗 其一

元代方回

小楼欲下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林寺

清代郑熊佳

匡庐山下接东林,曲径萧萧草木森。青翠万峰环五老,玲珑高塔耸千寻。

由来胜迹凋零易,自古名流祸患深。一撤皋比清议散,空留党籍未销沈。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