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翦、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注释

①江:一本作“红”。
②宫帽鸾枝醉舞:一本作“宫帽鸾枝舞”。
③扬:亦写作“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梦窗词》集入“无射商”。各家格式出入颇多,历来都以苏、辛两家之作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韵。其他句逗不同者为变格。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梅津”,尹焕,字惟晓,号梅津,山阴人。与梦窗亲兄翁逢龙为同榜进士,也是词人的好友。又此词也可与《水龙吟·寿尹梅津》词互为参照。

  上片献贺词祝寿。“杜陵”两句。“杜陵”,即陕西乐游原,在今长安县东南,汉宣帝葬于此,故名杜陵。杜甫曾居杜陵,因此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所以这儿的“杜陵”似指代杜甫,也是作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同年进士李竹操经历 其二

元代萨都剌

此去成长别,频将雨泪挥。空江片帆远,落日乱鸦飞。

白纸招魂葬,青山有梦归。双亲头似雪,尘暗老莱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弟仲宜归乡

明代杨荣

吾宗出关西,夙昔清白门。后裔日云盛,派衍流益分。

建安遂占籍,瓜瓞绵以蕃。我祖怀隐德,积善开庆源。

峨峨大■山,佳木森云屯。芳名重当世,遗泽传子孙。

伯父抱才器,声价比玙璠。一官处中都,戎幕称贤宾。

我父远相从,同气情实敦。粲粲华萼辉,嗈嗈鸿雁群。

清望属明时,懿范垂后昆。沦谢岁云久,音容杳难闻。

嗟我承先绪,遗训心所遵。穷经忝科第,志愿幸已伸。

优游词垣职,出入叨宠恩。及兹二十载,曷以摅忠勤。

譬彼海与岳,安能效涓尘。终期竭驽钝,庶用答君亲。

岂无桑梓怀,迢迢隔晴云。骨肉久乖违,感嘅难具陈。

吾弟忽远至,义重情乃真。提携我仲子,跋涉良苦辛。

相见若梦寐,悲伤杂欢欣。从容问故旧,婉娩及乡园。

枌榆幸无恙,松菊今尚存。顾此万里心,罄兹终夕言。

连床听夜雨,秉烛对芳尊。良晤能几何,别意遽忍论。

秋风吹征衣,灏气拂高旻。执手向都门,顾此停车轮。

殷勤在长道,善保千金身。悠悠离别恨,托之图画新。

烟树既绵邈,云山复嶙峋。时或一披览,慰此怀思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署

明代尹伸

三日癖深居,案头尘一斛。
檐溜如许长,种雪销春旭。
眼厌短衣囚,庭余半死木。
未知桃与杏,何处较红绿。
数年多快游,冥罚就羁束。
小食神仙字,聊以砭凡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郑廉宪弟侄还安肃

明代谢廷柱

采芹佳客冀州来,归袖飘飘拂楚台。棣萼诗吟乌府被,竹林人醉鹤楼杯。

岘山云近征车动,汉水春随画鹢回。明岁帝京丹桂发,远游方识子长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江南秋晚图

明代韩宜可

钱塘江头潮汛来,我时放棹胸次开。西风萧萧木叶脱,夕阳渐低沙鸟回。

划然一啸海天碧,吴越两山云尽白。图中风景偶相同,嗟我胡为久行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日与浯村大畈诸眷家别

明代程敏政

亲戚情深别酝浓,蓝舆摇兀两三峰。酒醒已过扶车岭,犹问前山第几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

明代袁宏道

下马一言,不及暄寒。昔年毛羽,今日肺肝。我怀如痞,君怀几许。

登堂直视,无心可举。明月浮空,清霜堕地。将军北园,金吾西第。

罗屏昼掩,金罍夜开。呼卢射覆,飞爵流杯。吾为若舞,若为吾歌。

剑去龙沉,逝将奈何。情长刻短,炉寒火青。歌尊乱箸,谁是主人。

鹏飞九万,为鸴鸠笑。我欲携君,连翩海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伯庸

宋代冯京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
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