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208篇诗文携儿投辽东,嘤咿甫三月。汝母泪不乾,哭久变成血。
相逢尽路人,有苦向谁说。囊无金错刀,饭啜糠秕屑。
腹内长苦饥,乳脉久乾竭。俯视怀中儿,不如弃沟辙。
患难身莫保,安能育尔活。断绝骨肉恩,免使遭磨折。
捧看几周回,骨相诚英物。头颅圆中规,额比成人阔。
啼声侔钟鸣,双目剪秋月。尔我遭坎坷,抚弄亦怡悦。
况昨初生时,梦兆卜休吉。天属系人心,欲舍终难割。
迨至四五龄,居然若老成。嬉戏不侮虐,不作孩童行。
欣闻邻家子,早暮有书声。索母为教读,母教无多经。
数教数能诵,喜跃矜其能。我为饔飧累,日夕勤笔耕。
不能自训迪,诬以他人凭。横暴遭恶族,惨掠如仇雠。
冀欲陨其命,遂彼阴毒谋。尔母闻奔救,急痛心若抽。
母子相持抱,涕泣不能收。性命虽脱免,郁怒瞢双眸。
十载不见物,悔恨无时休。计年已十五,视物始能睹。
黾勉为延师,劼毖历寒暑。操觚试为文,颇能驱陈腐。
十七入黉宫,文名声楚楚。精进正斯时,家贫缺修脯。
勤惰任尔为,避喧栖梵宇。裹粮既无多,枵腹勇难贾。
几日复归来,饥瘦面尘土。抚诘心内伤,双泪落如雨。
救死真不赡,岂复望延祜。已分覆巢馀,黄口无振羽。
尔能体我心,愤无激艰阻。死灰冀复燃,瘁极不言苦。
穷老望儿兴,酸心难备数。今幸捷南宫,惝恍浑疑梦。
喜极反生悲,往事撄心胸。忆尔在母腹,惊怖遭陈凶。
堕地随远配,屡困卒能通。机兆应不绝,无乃尔是钟。
自待勿菲薄,负荷在尔躬。我老复奚望,甘心此地终。
故乡岂不思,此事关苍穹。努力建名业,昌我北地宗。
阁外山如屏,伴君四三年。我行蹑秋草,到君旧榻前。
须眉不可见,云物故㛹娟。正坐读书误,事事无世缘。
西风满阑槛,何能不凄然。零落平生契,言语徒自贤。
唐生古死友,遗书为君传。出门淮水西,雪涕亦潺潺。
安得蒋山石,奇骨与同坚。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