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宋代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注释
王四十五:未知其名,“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东都:指江都府(今江苏扬州)。五代南唐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称西都,遂把五代吴的旧都江都府称为东都。
“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生离死别,是人生痛苦事。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诗的首联扣题,写送别,先写送别时的形势。当时南唐偏安江南,其他地区正战乱不绝。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这“海内兵方起”一句,包含甚富,突出了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带出下句“泪易垂”之意。

  颔联归结到王四十五身上,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负米”事见《孔子家语·致思》,王四十三离开相对安定的地区,不辞艰险,回家尽孝。下句作一转折

  

创作背景

  徐铉仕南唐时,曾受命巡抚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滩安),因得罪“权近”,被以“擅杀”的罪名流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又改徙饶州(治所在今扰西波阳),不久又召回京师。《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即写于召回京师之后。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4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士咏。河上公

唐代吴筠

邈邈河上叟,无名契虚冲。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
宠辱不可累,飘然在云空。独与造化友,谁能测无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居室

宋代夏龙五

用拙常存守道心,偷闲片片抵千金。
半帘梅影离离月,一涧泉声曲曲琴。
图史灯前随意检,园蔬雨后不时寻。
浮名自觉无多趣,五柳当年志已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于肃愍公墓

明代陆弼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门人潘幼韩 其二

明代陈邦彦

片土能埋玉,悬河易染衣。不堪论宅相,何以慰慈闱。

身岂乘箕去,魂疑化鹤飞。三生如不昧,重向旧庭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会肇庆新守乐语口号

宋代洪适

元戎好客过当时,喜报江头鹢首飞。款曲西宾香作阵,安排南食妓分围。

甘醪不必金貂换,清话频看玉麈挥。祇隔嵩台衣带水,未须轻赋醉言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任寿朋赴襄阳令 其一

宋代项安世

际天南北麳麰盛,夹汉东西巘崿长。为客曾誇心胆壮,送君今叹鬓毛苍。

五官置属莲成荡,七校屯兵柳作行。中有书生骑瘦马,自弦焦木种甘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横塘画竹枝萱草

元代张昱

几宵明月竹枝好,一夜东风萱草长。怅望美人烟水阔,不胜清思绕横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乾坤爻变括天心

元代王吉昌

乾坤爻变括天心。枢简易浮沉。斡旋升降成甘露,种黄芽、陆地根深。潋滟滋荣金蕊,丹霞照,万神钦。云收天静酒重斟。韵聒耳鸣琴。醺醺酩酊乘风舞,恣神怡、鼓掌歌吟。深入洞天静境,得真乐,写知音。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