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929篇诗文
大水那能望有年,恤民恩诏喜拳拳。事凭公廪终难济,情到官庄最可怜。
占取膏腴多极万,索来金谷动盈千。税于子粒偏加重,赋入荒年亦未蠲。
港次半收烟火价,野中分握草场权。鸡豚已尽田间利,舟楫仍需水面钱。
泛使不禁频去住,小民何日许安便。伐残桑枣惟馀地,典尽车牛莫诉天。
罪絷便连儿女辈,鞭笞宁计令丞员。屋庐毁废沦波底,老弱流离委道边。
糠秕无端争入市,酒浆那复敢开廛。监门有泪挥图上,守土何人达帝前。
愧我身非观察使,伤心聊述纪行篇。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