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

宋代李曾伯

风又雨。芳事匆匆如旅。借问甚时才百五。东君浑弗顾。
红紫园林几许。横笛数声何处。桃涨连天归未去。客和春且驻。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9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邑侯谢镇宇归途见寄二诗 其一

明代饶与龄

三载与君雅盍簪,当筵倾酒救焚林。啸风吟月归荒径,流水高山孰听琴。

见愠讵消群小慝,赠攀聊表野人心。挂帆远趁西风蚤,惊看天香落碎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郑处士

唐代白居易

闻道移居村坞间,竹林多处独开关。
故来不是求他事,暂借南亭一望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官田行

宋代高斯得

噫呼嘻乐哉,咸淳三年之秋大有年。
近自浙可东西江与淮,远及七闽二广连四川。
黄云一望千万里,莫辨东西南北阡。
瓯窭污满沟塍,秧马折轴担頳肩。
天公更好事,十日不打雨。
三边不动尘,穑人更何虑。
自从田归官,百姓糟糠难。
况复年苦饥馑,草根木实为珍餐。
嵯峨殍骨横千里,待得今年能者几。
只道伸眉得一笑,酒肉淋漓浑舍喜。
谁知一粒不入肠,总是公家主家米。
夜闻东家邻,偃仰啼孤婢。
我问汝为谁,答云无食无儿穷妇人。
今年公田分司官吏恶,那有遗秉滞穗沾饥贫。
大家京坻那复有,惜米如珠藏在囷。
我闻唐家天子即位当四年,天下斗米惟三钱。
我皇不减贞观主,相公亦如房杜贤。
奈何米价百倍逾贞观,此病岂得无其源。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自从买公田,丰年亦凶年。
此何人哉,悠悠苍天。
更有一事尤堪怪,欲说未说心先怕。
今年处处皆有秋,何故天台大水独无一粒收。
一粒不收犹自可,臣水王,
君火囚,此事颇关宗杜忧。
书生守经论白黑,无乃将身豺贙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其十

宋代沈与求

邦侯言语妙天下,学海故自吞百川。传杯击钵尽具眼,醉中莫漫思逃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蟠岭

元代王冕

路绕危垣上,风高松桧鸣。花飞殊失意,草长不知名。

游客咨遗俗,居民指旧京。浮图天末起,瞻望忽伤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年遣怀

明代林光

记得去年当小年,避风舟枕长江边。雪飘浪打牛屎港,蛟翻鼍吼那能眠。

晓来扫雪向篷面,铁鼎煮茗吹寒烟。老夫情怀亦不恶,诗思汹涌来如泉。

今年严州小年日,寒毡痴坐乌龙前。文字之官颇閒雅,案牍未许来相煎。

门生知我术业浅,兔鱼入手忘蹄筌。官规厌苦循旧例,葛藤自尔相牵缠。

功名喧嚇垂竹帛,文章磊落追前贤。后生敢谓无斯志,执经孰与深穷研。

义理入口本刍豢,天机何处寻鱼鸢。斯道朝闻可夕死,卓哉愤悱谁堪传。

吾年六十向衰谢,济时行道知无缘。天灵一点幸不灭,眼中了了那容言。

好山无数列四座,碧流千里来涓涓。时阑岁暮新酿熟,磁杯满引心悠然。

昨宵归梦踰岭海,儿女万里心相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唐代司马都

此去欢荣冠士林,离筵休恨酒杯深。云梯万仞初高步,
月桂馀香尚满襟。鸣棹晓冲苍霭发,落帆寒动白华吟。
君家祖德惟清苦,却笑当时问绢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伯生

元代袁桷

春雨消路尘,春风散林缬。荡荡长安门,客子千万辙。

城阴有一士,淡食羹不啜。采彼松上露,煮石化晴雪。

沈冥护真性,觞至那复说。向来舌本淡,今作耳根热。

维南有樛枝,岩溜滋百结。在德良自防,居屯讵为折。

念此长夜深,寒光吐残月。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