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16篇诗文
午发淮子口,晚泊露筋北。舟人指灵祠,欲语辄叹息。
伊昔避乱初,女郎实英特。行行侍丘嫂,日暮云气黑。
嫂兮宿邻庄,我宁止路侧。我生虽不辰,秉身贵弗㥾。
草深聚蚊虻,中夜纷鼓翼。吮血噆人肤,其毒甚沙蜮。
女郎不肯顾,筋露身亦踣。至今是邦人,庙貌严血食。
惜哉岁月深,姓氏不可识。维士有百行,维女独四德。
贞洁一以亏,姬姜徒国色。所以古妇人,送迎不踰阈。
嗟嗟露筋事,可为百世则。胡然世俗人,所重在倾国。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