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中原邈远呵,道路多么漫长!大宋的宝贵文物衣冠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
独有我这样的孤臣挥拭血泪,更无奇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
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
而我依然怀着一腔孤忠日夜想着报效君皇,就像那冲天剑气夜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注释
该诗写作者思念中原、忠心报国的感情思想,诗的题目即为全篇主旨。
邈邈:遥远。
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
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
天阊:天门,传说中的天门,亦指皇宫的正门。
参考资料:
诗的起首两句紧扣题目中的“思”字,把笔势展开:“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汴京的怀念:中原邈远,道路绵长;礼乐典制、世家大族所聚的汴京,天各一方。这两句为下边的抒写拓广了领域。所谓“路何长”,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从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到淮河南岸重镇淮阴,不过千里路程;从淮阴渡淮河,进入中原,可以朝发夕至;如从荆州、襄阳一带北上中原,轻骑兼日可达。作者在他的《西吴曲·忆襄阳》一首词里说过:“乾坤谁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英雄,肠断剑锋冷。”可见“文物衣冠天一方”的距离,不是空间辽远所造成,而是人为的政治因素所造成。从隆兴议和之后,宋廷畏金如虎,“恪守”协议,即使近在咫尺之地,也不敢轻越雷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540篇诗文
仙山矗遐峤,缊奇信灵造。晻霭蹴重溟,巍峨冠穷昊。
阴室引阳辉,雾谷通霞岛。玄溜泽难枯,炎林蕊还早。
故鼎无留丹,煮石有遗老。神境谁能跻,玄踪尔方讨。
秘检洞中寻,尘悰云外扫。陟霄搴若华,恁崖掇朱草。
吹万固不同,得一以为好。嗤彼蜉蝣士,夸毗丧其宝。
何当策茅龙,吸景涤幽抱。
矫矫丹山雏,孤飞直千仞。昂昂汗血驹,天闲谢羁靷。
君子赋归欤,使我失朋亲。忆昔与君友,我发始髫龄。
君气不可当,感激慕英蔺。虎闱驰夙声,乌台发新轫。
威行畿甸间,事至若迎刃。朝纲固已肃,颓风亦云振。
哗言倏中起,万里竟遭摈。终为一寸铁,蹇蹇磨不磷。
驱驰闽海隅,再领县厅印。低首奉期会,坐遣民俗顺。
霈泽岂不施,展转四更闰。翩然徵诏下,驿骑走方镇。
谓君先天学,往往决悔吝。行当几日程,喜入九重觐。
衣冠太史氏,相顾得豪隽。朅从拜命来,惊君雪垂鬓。
在告越踰年,日日理衰疢。居然停禄食,有待竭忠荩。
士节难自保,我疾可无慎。封章乞解组,伏阙再三进。
云臣本孤陋,颇欲激芳润。少小读韦编,漫识离与震。
挂扐有成法,筮者殆充牣。犬马心弗胜,此选亦太遴。
倘讦遂臣私,实免负尧舜。言词既恳切,重瞳乃回瞬。
萧萧官廨中,四鼓对馀烬。黎明出都门,徒步一何迅。
平生几交游,逆旅漫相讯。君言幸此归,馀生绝嫌衅。
松菊莽犹存,庭户扫还汎。儿子已胜耕,岂复念寒馑。
水次分鱼租,山中乐田畯。稽首荷天王,恩波一朝浚。
君才诚卓荦,君志更孤峻。永奉大夫欢,不愧世家胤。
嗟彼名利场,人或以身徇。富贵将何为,幻若野中燐。
是非千载后,孰是驽与骏。郊亭九月馀,霜气入鸿阵。
渺渺征车行,落叶载途衬。送君无限情,长歌以相赆。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歌喉一似抛珠串。无多绮语最撩人,昼长静听浑忘倦。
离合难凭,悲欢易变,古今只为情留恋。分明江上旧琵琶,青衫司马休轻见。
宣武门边尘十丈,御河六月观洗象。长槐高柳碧森森,駊騀如山屹相向。
传闻贡自西南夷,横纹皴扫苍藓皮。庞躯巨颡秀眉目,银钩才出收疮痍。
一入天门守环卫,三品官阶护军贵。刍秣长支月俸钱,驰驱每就公朝位。
先朝遗制开象坊,豹房虎圈纷周防。天生神物独驯谨,南薰伏日游沧浪。
涴涴金沟水涓洁,灌木阴中少炎热。跋足堪惊鸥鹭群,投身已荡鼋鼍窟。
俯仰看成岛屿浮,沿回漫数潭渊阔。千寻碧嶂闻奔雷,万里高空溅晴雪。
须臾不动浮中央,河干漠漠生微凉。极浦冥濛过疏雨,层城一面当斜阳。
紫髯奚奴挟双帚,祓濯频加不离手。回澜一洗尘垢清,复向波中自群友。
吾闻香象曾渡河,旃檀林下时婆娑。六牙齐现宝华坠,诸天缨络金盘陀。
壮观千人眼中见,一幅澄光净文练。象教休驮竺国经,军声久息昆阳战。
日色山龙映衮衣,香烟翟羽交宫扇。赤罽珠鞍按队过,他时对立含元殿。
从来驯象致昆明,滇地铙吹扶南城。圣朝不贵殊方物,洱海秋风笑独行。
阑枝过笔低,鸟迹书苔破。泉香霏杏粥、催新火。花悭酒殢,一茧愁丝裹。
乱叠书围坐。薄午帘阴,病怀惟称颓卧。
红芳无主,欢计年年左。春湍流白日,谁关锁。江湖满地,梦引樵风过。
野鸥慵胜我。一棹相寻,世外应有人呵。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