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宋代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游子 思乡 怀人 离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有一个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
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注释
安公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凋名。

创作背景

  全词以一个“愁”字为潜思默化的内在机杼,使词中各景各物显得动静有致、远近协调、浓淡相配、情景相谐,在幽怨悲凄中亦饶清朗活畅的韵致,所以成为耐人吟味的词坛佳作。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第191-192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9.7:第192-193页

赏析

  怀人之作,在古诗词中是多得数也数不清,要做到不和别人雷同实在不容易。袁去华这首《 安公子》就以其构思别致、章法新颖而独有特色。

  这首词从写初春景色入手:那嫩黄色的新柳带来万物苏生的消息,同时也使词人胸中思家的种子急剧萌芽,生长。看见新柳 ,自然地想到当日离别时爱人折柳赠别的情景。柳者,留也。作者不但没有被留在家里,如今反而在外地羁留,这怎不教人睹物伤怀呢 ?再说春浅衣寒,又加上风雨,有谁又不想象中的温暖呢?所以前四句貌似写景 ,其实已笼得全篇之意。《蕙风词话》卷三说:“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阕 。近人辄作景语徐引 ,乃至意浅笔弱,非法甚矣。”这首词虽用景语开头 ,但景中含有浓烈的感情 ,这自然除了被人讥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仙歌 都下喜逢丁雁水,即送其还赣南

清代龚翔麟

秦淮杨柳,自旗亭一折。三见东风曲尘擘。纵缄鱼系雁,章贡江遥,浑难解,盼远眉峰撰碧。

西勾新绿暗,谁料重逢,岭外骑骢绣衣客。背锦郁孤台,青兕遗踪,正好向、梦游人说。

喜绝少、鹃声唤春归,奈别有催人,将离花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清宫二首

唐代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宫廷 讽刺 愤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勖曹生

唐代卢鉟

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尊前有恨惭卑宦,
席上无憀爱艳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心王。
游蜂采掇何时已,只恐多言议短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菘菜

明代林弼

野老藜藿肠,饱知晚菘味。惟应肉食人,少玩图画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怀 其三

明代李之世

西方有一鸟,五色美而都。非鸿亦非鹄,曰凤乃其雏。

群鹗甘腐鼠,嚇嚇竞噪呼。相将厉六翮,一举凌天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友

明代王汝玉

莺歇江乡杜宇悲,故人遥望久乖离。梦因春尽归常切,书为山遥寄每迟。

疏雨林边寻古寺,夕阳岭下谒荒祠。匆匆已负瑶华约,别有西风桂子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冬

清代张祖继

园林秋又去,旅泛度年华。叶落槐馀实,花残鞠护芽。

避寒人在阁,乞食我无家。草木春仍发,浮生叹有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居正挽词

宋代张纲

白首论交旧,黄冠独此人。诚全知俗薄,语直见情亲。

上馆钟鱼在,空坛月露新。如今入山去,行处是悲辛。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