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感旧

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地的人去过江南后,就会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来蜀地和江南风光景致都同样被人称赞,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还是与去年的友人一起又来到了西湖边上,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尽情饮酒行乐,仔细端详,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jiè):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 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3、 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94-196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全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今是昨非的一种感叹。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

  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

  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

  

创作背景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3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诗偈 其七十三

唐代庞蕴

无有报庞大,空空无处坐。家内空空空,空空无有货。

日在空里行,日没空里卧。空坐空吟诗,诗空空相和。

莫怪纯用空,空是诸佛座。世人不别宝,空即是实货。

若嫌无有空,自是诸佛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周元举菁山隐居

宋代张元干

胸次饱丘壑,乃觉轩裳轻。
举世沈湎时,勇退公早醒。
十年烟雨蓑,手种松杉成。
苍根郁寒雾,老色入户庭。
栖心不争地,似欲毕此生。
那知戎马际,亦使山房惊。
四海方荡潏,积骸盈破城。
公岂失策者,独留枯槁形。
贼舟会稍远,请复安柴荆。
暗泉杂夜雨,稚笋肥晨烹。
起予归去来,故山今可行。
胡为困羁旅,浩叹常吞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洞宾像

元代刘崧

神仙事业竟何归,进士文章岂尽非。千载洞庭湖上月,令人空想鹤南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王用诚题画十二韵

明代张宁

千里云峦际碧天,千村景色晓茫然。上方楼观山间寺,远墅桑麻谷口田。

危石断桥人迹少,阴崖飞瀑水声连。寒凝晻霭风光淡,暖入蘼芜草色妍。

门巷未经车马到,林泉宜有画图传。隆中旧事遗梁甫,松下清斋学网川。

愧我已非盘谷侣,凭谁重和草堂篇。机深转觉身多伴,心远从知地自偏。

无数尘缘消物外,几多佳趣到閒边。垂竿薄暮临池坐,待月清秋傍石眠。

布袜青鞋从此始,草衣木食永相便。何当共约归休日,縻禄犹须二十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看花湖上人家睹闺中四时障子为题乐府四章 其四

明代胡应麟

窗外寒风正袭衣,流黄那复理残机。鸣筝炽炭围炉畔,高捲珠帘看雪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 玉璁

明代高濂

轻烟低拂游丝倦。门掩昼长庭院。绿暗红残帘羃静。

夕阳影里,芳草丛中,一种花娇颤。

翠铺锦簇蝶身裁,看轻盈、还怜飞燕。舞向东风争得意,玉剪玲珑,枝横缭绕,满砌开应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园十咏 其四 翠鳞渠

明代邓云霄

池光摇赤日,鱼性正怀新。汲井翻银浪,清渠蹙翠鳞。

桔槔看物变,升斗笑波臣。试问临流者,兰亭第几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沈景玉题高士谦所作烟雨万竿图

元代凌云翰

影薄犹疑翠袖寒,东林日暮忆曾看。渭川千亩谁能写,烟雨空濛千万竿。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