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凤箫吟·锁离愁

宋代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愁萦绕,看着眼前连绵无际的春草,想起与心上人同游时它们还刚在路边吐出香馨。闺中人想到心上人要远行,暗暗地流下泪珠,哽咽着目送远去的车轮。人已远去她还痴痴地张望,可见到的已是重重远水、片片孤云。她又登楼极目远望,但望穿秋水也难见游子踪影。
伤心啊伤心,自从池塘分别后无日不黯然销魂。想当年同游的地方连绿草都妒忌她的罗裙。那时候他携着她的手,在花丛柳絮之中,在翠绿香茵上信步徜徉。如今她的容颜虽已渐渐老去,但心中情意仍像芳草一样年年常新。她要再游遍绿野,忘情嬉戏酣饮,不辜负这珍贵的年少青春。

注释
凤箫吟:词牌名。

鉴赏

  此词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亭”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

  
韩缜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田间秋日三首 其二

金朝赵元

禾穗累累豆角稠,崧前村落太平秋。熙熙多少丰年意,都在农家社案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家园廿六首 其八 紫荆

明代顾清

百干相扶共一根,纷纷红蚁缀枝繁。春风不用歌行苇,但遣封培付子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帘

宋代刘延世

冷筛千嶂雨,寒□一钩□。
不放香烟出,长教隔画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九

明代薛瑄

在阴鹤相应,迁乔鸟当歌。琴书满瑶席,良朋亦已多。

各爱芳菲时,共惜光阴过。齐心何所求,所求保太和。

壮年不努力,奈此老大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送尸林

明代释函可

欲嘱浑无语,徒将泪几行。乾坤双草履,来去一空囊。

故国何从觅,寒冰已共尝。老人相见处,休话汝师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

明代陆深

满目云山气转豪,一年佳节又登高。天连泽国西风远,书寄秋怀北雁劳。

三径素盟频问菊,六经遗事且题糕。授衣时叙偏惊眼,箧里犹馀旧赐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稿城王少府

明代欧大任

并州君作尉,手版府中趋。家自文无害,人今德不孤。

行春开石溜,游徼过卢奴。梅福南昌客,封章满汉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周少保 其二

宋代刘过

早被儒冠误,依稀老更侵。科名数行泪,岐路一生心。

自惜亡猿木,谁怜跃冶金。使无钟鼎志,何地可山林。

韩缜

韩缜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