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将漏完。夜风轻柔却也带着点点寒意。
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注释
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改名“春暮”。
金炉:铜制香炉。
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翦翦(jiǎn):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恼人:引逗、挑动人。
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赏析

  王安石这首小诗,在他的集子里,本名《夜直》,也就是说在翰林学士院中值夜班时所写。《千家诗》后面第80首《直玉堂作》(洪咨夔)和第83首《直中书省》(白居易)都是写这种情景。此处,选诗者为了切合集中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

  

简析

  (一)整体评说。

  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这首诗的好处是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

  其实不看作者的写诗背景,单独看诗,是看不出这是怀念亲人的。但从诗词中可以感觉出,作者因为心里惦念着某事或某人,显得睡卧不安。

  (二)写作手法。

  这首诗主要特点是委婉含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雅吟

魏晋石崇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
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
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
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时人为陈嚣语

魏晋佚名

关东说诗。陈君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荆兰竹石

宋代邓林

劲节幽芳夹翠屏,相看风韵喜同情。蒹葭倚玉从来有,荆棘何妨一处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项信水墨

唐代方干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
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律十四韵送彭公权教授还永新

元代刘崧

六千里外燕山客,白发还乡遂苦心。杨柳堠边风一叶,胡桃园里雪千林。

路经齐楚冰犹壮,春到湖山暖渐深。龙庙读碑山窈窈,神冈分棹水沉沉。

行寻梅洞跻危石,笑指荷峰数近岑。弟妹入门惊老色,邻儿候马识乡音。

新城桃李从头看,故冢松楸逐处寻。竹底扫云安坐榻,花间载酒濯尘襟。

糁盐芋粽朝供饤,下豉莼羹早溉鬵。定解狐裘披白苧,更从鸡黍饭黄金。

山游曳杖应行乐,乡饮当筵亦醉吟。此日衣冠还旧俗,他年图画记斯今。

茶园江馆曾题句,松室山房昔挂琴。我亦十年离旧隐,烦君一一访登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霞纪游 其八

明代佘翔

斋心探道箓,细听步虚声。不辨游三岛,焉知驻五城。

忽悬鲛室泪,翻忆鹿门耕。何处安期枣,如瓜饷此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十日宿下关驿书怀

明代童轩

西风吹冷思绵绵,老去诗篇只漫传。半夜邮亭鸡唱去,十年歧路马蹄穿。

梁王宫殿生秋草,蒙国河山起暮烟。薄宦驱人何日了,欲将心事问苍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朝

唐代司空图

白日新年好,青春上国多。街平双阙近,尘起五云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