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雁荡宝冠寺

宋代赵师秀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
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
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走到了溪水边,凭倚着石栏;心中的思潮难以表达,只觉得四周阵阵清寒袭人。
那桥下哗哗流淌的泉水,多半是山洞里的白云化成。
我多想在这里住上一阵子,可又正逢一年将尽,对着这美景留恋忘返,再三吟咏,不知不觉已过了夜半时分。
山顶的小湖是如此地寂静,连栖息的大雁,也一声不吭。

注释
雁荡:山名,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宝冠寺:雁荡山十八古刹之

赏析

  宝冠寺是雁荡山四大名刹之一。雁荡山以瀑布奇峰著名,这首诗打破常规,题目是题宝冠寺,重点不写雁荡的峰岩瀑布,甚至无一字写到寺庙,只是描绘环境的幽静,突出自己的心灵感受。

  诗开门见山,首联就把自己置身在山寺中,写环境,抒感受。诗说自己漫步在寺内,在流水边驻足,凭倚着石栏杆,只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清寒。清寒是人对外部气候的感受,没有什么难以表达之处,诗人说“不可云”,是因为山中寒冷,又逢岁暮,自然寒气逼人,这不是诗人唯一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如此幽寂的环境,使诗人心中产生了另一种清寒的感受,这感受很复杂,是淡泊名利、陶洗心境、出世达观等种种感受的总和,因此不可名状,难以叙述概括,只能用“不可云”三字来代表。虽然“不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1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邺人金凤旧歌

魏晋佚名

凤阳门南天一半。上有金凤相飞唤。欲去不去著锁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句 其二

宋代张俞

可胜亡国恨,犹有爱山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宋代邹应龙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
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叶民若山楼

明代释今沼

筑阁悬崖际,茶田静隔椽。羡君当此日,随分结林泉。

种树叶还落,逢秋月屡圆。唯应与朋侣,清夜听流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山人卜居广陵持卷遍乞名公题赠余赋二章 其一

明代胡应麟

武夷山色最堪怜,何事维扬觅画船。乘兴剡溪春雪后,卜居邗水暮云前。

枚乘丽赋经时和,杜牧新诗异代传。二十四桥人似玉,明妆十万胜腰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成五绝 其一

明代薛蕙

束发从师王浚川,文章衣钵幸相传。尔时评我李何似,白首摧颓只自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城宴集元佑七年三月上已日诏赐馆阁官花酒

宋代秦观

宜秋门外喜参寻,豪竹哀丝发妙音。
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
犹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鱼鸟自飞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传(二之二)

宋代秦观

恨眉醉眼。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鬓云松、罗袜刬。
丁香笑吐娇无限。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闷损人、天不管。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