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有感

宋代欧阳修

幽忧无以销,春日静愈长。
薰风入花骨,花枝午低昂。
往来采花蜂,清蜜未满房。
春事已烂漫,落英渐飘扬。
蛱蝶无所为,飞飞助其忙。
啼鸟亦屡变,新音巧调篁。
游丝最无事,百尺拖晴光。
天工施造化,万物感春阳。
我独不知春,久病卧空堂。
时节去莫挽,浩歌自成伤。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大名至保定子德已先一月西行赋寄

清代顾炎武

念尔西归日,嗟余望路岐。殊方频邂逅,千里各差池。

木落燕台早,霜封华掌迟。秦郊须置驿,莫后郑当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五绝句。洞中蝙蝠

唐代白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

元代倪瓒

甫里林居静,江湖远浸山。渔舟冲雨出,巢鹤带云还。

漉酒松肪滑,敷茵楮雪间。春风一来过,似泊武陵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游吴楚

明代徐熥

津亭垂柳绿烟丝,万里关山匹马迟。去国正当春尽后,登楼多在日斜时。

楚江草长悲鹦鹉,吴苑花深走鹿麋。说别何须共惆怅,秋风摇落是归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夜招乡人饮

清代黄遵宪

春风漾微和,吹断檐前雪。寒犬吠始停,众客互排闼。

出瓮酒子酽,欹壁烛奴热。花猪间黄鸡,亦足供餔醊。

团坐尽乡邻,无复苛礼设。以我久客归,群起争辩诘。

初言日本国,旧是神仙窟。珊瑚交枝柯,金银眩宫阙。

云馀白傅龛,锦留太真袜。今犹骖鸾来,眼见非恍惚。

子乘仙槎去,应识长生诀。灵芝不死药,多少秘筐箧?

或言可伦坡,索地始未获。匝月粮惧罄,磨刀咸欲杀。

天神忽下降,指引示玉牒。巨鳌戴山来,再拜请手接。

狂呼登陆去,炮乡轰空发。人马合一身,手秉黄金钺。

野人走且僵,惊辟鬼罗杀。即今牛货洲,利尽西人夺。

金穴百丈深,求取用不竭。又言太平洋,地当西南缺。

下有海王宫,蛟螭恣出没。漫空白雨跳,往往鱼吐沫。

曾有千斛舟,随波入长舌。天地黑如盘,腥风吹雨血。

转肠入轮回,遗矢幸出穴。始知出鱼腹,人人庆复活。

传闻浮海舟,尽里十重铁。叠床十八层,上下各区别。

牛羊豕鸡狗,万物萃一筏。康庄九达间,周庐千户辟。

船头逮船尾,巡行认车辙。其人好楼居,四窗而八达。

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杰阁高入云,明明月可掇。

出入鬼仙间,多具锁子骨。曾见高縆伎,行绳若飞越。

犁鞬善眩人,变态尤诡谲。常闻海客谈,异说十七八。

太章实亲见,然否待子决。诸胡饱腥膻,四族出饕餮。

饤盘比塔高,硬饼藉刀截。菜香苜蓿肥,酒艳葡萄泼。

冷淘粘山蚝,浓汁爬沙鳖。动指思异味,谅子固不屑。

古称美须眉,今亦夸白皙。紫髯盘蟠虬,碧眼闪健鹘。

子年未四十,鬑鬑须在颊。诸毛纷绕涿,东涂复西抹。

得毋逐臭夫,习染求容悦。子如夸狄强,应举巨觥罚。

谬称夜郎大,能步禹迹阔。试披地球图,万国仅虮虱。

岂非谈天衍,妄论工剽窃。一唱十随和,此默彼又聒。

醉喝杯箸翻,笑震屋瓦裂。平生意气颇,滔滔论不歇。

到此穷诘屈,口钳舌反结。自作沧溟游,积日多于发。

所见了无奇,无异在眉睫。《山经》伯翳知,《坤图》怀仁说。

足迹未遍历,安敢遽排讦。大鹏恣扶摇,暂作六月息。

尚拟汗漫游,一将耳目豁。再阅十年归,一一详论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走笔赠报宁老

宋代李之仪

半山老人笔如椽,落笔直欲拿云烟。东亭右军不复见,龙跳虎卧谁争先。

姑溪六月汗流水,邂逅清风顿如洗。他时问法到山前,应许神光得吾髓。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狮儿 本意

清代陈维崧

雕霜捏粉,作西域、万里狻猊,攫拿爪踞。侧脑平芜,猛气骁腾何怒。

奔犀骇虎。更何论、田间狡兔。似鲍老、装成假面,筵前决赌。

道上儿童戏汝。算冰澌雪尽,愁伊无据。恰遇狮王,微笑掷花而语。

明驼洛下,费几许、铜山才铸。今何处。一样荒烟细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何知澹新筑

清代陈恭尹

主人既不俗,能使林园清。未雨小池浅,将昏初月明。

结庐七八尺,啼鸟两三声。种得忘忧草,如今花又生。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