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宋代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注释
阮(ruǎn)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鄱(pó)阳:地名,今江西鄱阳。
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
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
三关:公元

赏析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

  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

  

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冬天,词人冒雪前往鄱阳,大雪纷飞的天气使词人感受到了被囚禁在金国的徽、钦二帝痛苦,词人又联想到因为国内主和派阻挠而导致的北伐失败,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2:370-371页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寄

宋代耶律铸

露委花团雪,夜寒香著枝。春风殢杨柳,祇是漫摇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仲归病中垂问

宋代许及之

痼疾多年久一翁,医方验后自难功。已惭兀者犹尊足,敢企泠然欲御风。

觅句未能生处熟,论交正要苦辞攻。凭君莫话沙堤事,此语终谀不是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和王泰州

宋代刘攽

粒食由来不愿馀,云飞自愧羽翰孤。已同白首滞三署,却羡青郊授一夫。

出守故人犹虎竹,相忘吾道亦江湖。秋来卧阁知何事,铃索生尘狱有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李仙姑

元代丁鹤年

何年萼绿华,来降地仙家。花拥青鸾节,香随白鹿车。

清辉回雪月,玄想结云霞。不赴瑶池宴,桃开几度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南意

明代高启

妾本南国姝,父母爱如珠。
貌岂惭明镜,身才称短襦。
学成采莲唱,晓出横塘上。
舟小复身轻,随风两摇荡。
归时曲岸傍,恰见贵游郎。
辍歌欲转棹,花浅不堪藏。
将嗔却成哂,相问那能隐。
虽怜郎意深,终嫌妾家近。
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
烟波三十里,都是断肠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 上冢

清代叶慧光

半篙春水碧罗纹。流出杏花村。行人陌上,纸钱飞蝶,细雨如尘。

归来似醉浑无力,界面尚啼痕。金炉香冷,纱窗月上,灯火黄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海阳十咏。裴溪(时御史已遇新恩)

唐代刘禹锡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倒影罗文动,微波笑颜起。君今赐环归,何人承玉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唐代韩愈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