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楼

宋代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抒情 旷达 豪迈 写景 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注释
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即标题的“西楼”。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疏箔,稀疏的竹帘。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9-50

赏析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写过很多首暴雨诗,名句如“黑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5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钦和御制山居诗赐灵谷寺住持 其六

明代释宗泐

铁锡初将壁上悬,圣恩容我此安禅。晓看草木沾多露,夜睡星河近九天。

石与道心无动日,树同僧臈不知年。请看八德池中水,一洗劳生累劫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献鄜坊丘常侍

唐代许浑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柳营远识金貂贵,
榆塞遥知玉帐雄。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应奏班超定远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赏桂

宋代任希夷

金英翠叶庇灵根,吹作清秋宝篆熏。
四客对花飞玉斝,八眉和叶舞红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漫成二首 其一

金朝段成己

一榻了穷冬,吾生喜易供。尽教人笑拙,最苦客妨慵。

无寐閒敧枕,忘言醉倚筇。可怜猿与鹤,岁晚肯相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 其二

明代王鏊

相送不知远,直到江头住。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

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郑司徒韵

明代倪岳

山绕春城水绕溪,暖烟如抹树如迷。虚疑古塔凌空小,最爱长松出涧齐。

晴色扑帘知日近,轻阴过槛觉云低。老僧方丈清如许,不见危梁落燕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述怀寄脩德

明代许继

昔游登四明,回望天台峰。苍茫见远色,积翠浮遥空。

维时凝雪霁,石窗晓玲珑。高寒心骨清,炫耀目力穷。

八表降云气,万里来天风。想像琼台观,杳在丹霞中。

归来愿游览,及此春花红。真源隔迷途,旷绝不可通。

烟萝冷秋月,夜雨鸣梧桐。梦寐发幽感,徒嗟尘累蒙。

王子吹笙侣,高情谅谁同。清言契夙心,奋策得所从。

振衣石梁上,思蹑飞仙踪。飘飖从遐观,不必升华嵩。

佳游复我愆,有怀郁忡忡。犹怜双飞鹤,来候岩前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反读为

清代潘用光

风飘碧色淡裙香,秀女村南正采桑。红雨杏花飞片片,素烟柳絮点苍苍。

中林和籁千山远,北陌行人一路长。童小识详推物景,丰年兆瑞现春芳。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