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虽将发愚闇,般若安在哉。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嘉辞遍入口,幸足息岩隈。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222篇诗文
渔阳老将名家子,少日趋庭弄文史。操觚屡试不见收,投笔悲歌辞故里。
桂玉萧疏客帝城,游谈无术致公卿。烟尘正满渔阳道,挟筴还为塞上行。
尔时戚侯镇北土,七校屯营开幕府。江南剑客拥辕门,若个骁雄健如虎。
将军自臂六钧弓,玉帐分符细柳东。新降部落连青海,见筑亭台跨远空。
蓟门论守不论战,十年左角无传箭。一朝碣石见桑田,台上黄金颜色变。
归与弹铗罢登坛,手挽虹霓上钓竿。东征西讨年来事,笑踞松根白眼观。
西京有班今有郭,文武声华何磊落。君家难弟定远兄,一片燕然铭再凿。
闻君矍铄壮不如,八十欲近七十馀。还看世业青云远,尽出兰台旧著书。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