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汝坟贫女

宋代梅尧臣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妇女 贫穷 命运

译文

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郡吏抓丁之来何等粗暴相,县官惟命是从不敢来相抗。
督促遣送不要一刻有停留,老态龙钟抓去还要扶拐杖。
殷殷勤勤嘱托四旁之近邻,有幸能得众位多多来相帮。
最近听说有的同乡已回家,打问消息疑虑生死心慌张。
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冻僵死在壤河岸边上。
女子质柔体弱无力将父拖,横尸旷野又无银钱作埋葬。
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虽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当。
扪胸声声悲号大呼叫苍天,我生我死到底将是怎么样?”

参考资料: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汝水边贫苦人家的女儿,一边走一边哭声音凄凉悲伤。
她说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这女儿再没丁壮。
郡中的官吏下来态度强暴,县官那里敢表示违抗。
催逼严厉不允许片刻担搁,老迈的父亲扶着拐杖上路忙。
临走时再三拜托四邻,希望对弱女多多相帮。
刚才听到同乡人回来,向他们打听父亲下落时心里疑虑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亲冻死在河边堤上。
我这瘦弱的女子没人依靠,父亲的尸体也无力安葬。
生女儿比不上男子,我虽活着有什么事可以承当?
摸着胸顿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两难!

赏析

  诗里通过汝河边上一位贫家女子的悲怆控诉,描叙了一个由于征集乡乒,致使贫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时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难。和另一首《田家语》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笔两句入题:“汝坟贫家女,行哭声凄怆。”这个诗题《汝坟贫女》定得很有意义,《诗经·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坟》诗,“汝坟”,指汝河堤岸边上。那首诗,用一位妇女的口气描写乱世,说丈夫虽然供役在外,但父母离得很近,仍然有个依靠。这一篇取《汝坟》旧题,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来描叙,但这位妇女的遭遇却更加悲惨。作者从她走着哭着的凄怆声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诉说。诗从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将奈向”,全是贫女控诉的话语。这段话可分为三小段。第

  

赏析二

  这首诗是描写汝坟贫女哭诉朝廷的兵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此诗所写是有史实根据的,作者原注称“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据与作者同时的司马光《论义勇六割子》之《第一割子》说:“康定、庆历之际,赵元吴叛乱……国家乏少正兵,遂籍陕西之民,三丁之内选一丁以为乡弓手……闾里之间,惶扰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可以与此诗所写互相印证。不同的是此诗以一个家庭的悲剧形象地反映这段历史,龙钟老人拄杖应征,死在阴雨严寒之中,弱质贫女,无所依托,“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这种对生命绝望的呼唤,比历史记载更生动、形象并深刻地揭露兵役的残酷和罪恶。这便是这首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创作背景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县治)县令,在汝河流域。当时西夏犯边,朝廷下令征集乡兵。又值夏雨成灾,河水暴涨。作者区区县令,无力改变局面。做此诗与《田家语》同时。《诗经·周南》有《汝坟》篇,为乱世之辞,作者以之为题。   

参考资料:

1、 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9页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2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欢喜二偈 其二

唐代白居易

眼闇头旋耳重听,唯馀心口尚醒醒。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

唐代刘禹锡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借鹤轩

明代蓝智

华轩俯流水,绿树鸣春禽。美人发商歌,燕坐调清琴。

白鹤出瑶池,霜毫映秋月。借尔尘外姿,充君眼中物。

鹤鸣松风动,鹤舞松露晞。缑山落日閒,华表千年归。

君家好兄弟,一一富文艺。时危万里心,天远九皋唳。

南寻武夷君,吹箫上青云。由来鸾凤雏,耻与鸡鹜群。

烟尘暗江海,客鬓年年改。白鹤望不来,青山久相待。

美人湖上亭,蕙帐风泠泠。笑煞王右军,空书换鹅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杜通议之父母

明代徐渭

侍臣旧立云霄上,封诰今承日月旁。双管凤箫娱老伴,一函鸾字捧仙郎。

频年禄养繁珍鼎,此日霞觞注瀣浆。更喜宾游来结驷,高门谁不羡荣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缑溪馆中晤王永叔沈生余二明府

明代佘翔

邮亭开锦帐,尊酒话襟期。已下王乔舄,还吟沈约诗。

烽烟生海上,鸿雁隔天涯。把袂休辞醉,重逢定几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黄门孟阳出使占城

明代程敏政

壮君行色晓匆匆,万里天南使节通。银汉放槎占夜斗,炎荒迎敕领春风。

恩裁赐服云生锦,诗贮归装月贯虹。李揆才名今第一,定知丰采动蛮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墨庄主人吹笛

清代严遂成

一声入破决云层,萧寺关愁寄老僧。彷佛秦淮人定后,月明如水满船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山之英

宋代崔敦礼

强敌骄兮晋多垒,忽登山兮望廷尉。
风霾兮杀气昏,突枪櫑兮乱钩陈。
予君麾兮从君鉞,战陵西兮捍溪栅。
虹食垒兮火焚旗,公之死兮去如归。
公有子兮愤争先,勇没地兮羞戴天,
父死忠兮子忠孝,令名扬兮日月照。
物有始兮岂无终,得所归兮孰如公。
喜幸生兮畏义死,语昵昵兮顾妻子。
草木尽兮粪土委,闻高风兮汗流趾。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