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哀

宋代梅尧臣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悼念 凄凉 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天爷已经夺走我的爱妻,又夺走了我的儿子。
两眼虽然还没有哭干,可悲的是我心已经枯死。
雨滴掉下来落进土地,珍珠被沉没埋在海底。
但是到海里就能找回珍珠,想寻找落下的雨也可以掘地。
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从古以来就知道再没有希冀。
我悲痛地捶着胸膛又去向谁发问,只看见镜中憔悴得鬼一样的自己。

注释
枯:这里指眼泪哭干。
心死:悲痛到极点。
泉下:黄泉之下。
拊膺(fǔ yīng):捶胸,表示哀痛。膺,胸膛。
鉴:镜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90
2、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宋辽金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3

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自湖州入汴京,舟行途中,妻子谢氏不幸病故,给诗人精神上以沉重打击:“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悼亡》)祸不单行,不久,次子十十(乳名)也亡故。眼看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诗人不胜悲痛。《书哀》就是在这种境况中写成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9-90

赏析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既丧······又复丧······”,这种复叠递进的语式,传达的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说:“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这与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诗人这时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

  说“将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见诗人还迷惘着:既美且贤的妻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32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兰

清代缪公恩

清露涓涓晓未乾,轻风细细绕雕栏。写成不必幽人佩,只此丰标秀可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月

唐代齐己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东楼莫碍渐高势,
四海待看当午时。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希哲不遇轩上走笔

宋代欧阳澈

一轩虚敞静无尘,笑揖遥岑作主人。兴似子猷来访戴,情同荀鹤误寻真。

重披药箓聊忘倦,侧听蝉吟试爽神。赖得好风知我意,幽香拂掠袭衣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水篇

明代陆深

江南洁修多水芳,紫菱翠荇下银塘。银塘遥接芙蓉渚,晓妆亭亭沐秋雨。

摘花美人云锦裳,郁金香佩双鸳鸯。家住湖南碧湾里,碧烟如纱拍湖水。

少年射策蓬莱宫,文彩隐映芙蓉红。珊瑚十尺空自好,灵芝九茎何足道。

一为君歌秋水篇,济川稳汎木兰船。若论颜色休嗟晚,竟堪持补君王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见牡丹

明代李祯

不嫌恶雨并乖风,且共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归二首 其二

明代王守仁

身经多难早知非,此事年来识者稀。老大有情成旧德,细谋无计解重围。

意常不足真夷道,情到方浓是险机。怅望衡茅无事日,漫吹松火织秋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门别主人(一作吴门月夜与曹太尉话别)

唐代李频

早晚更看吴苑月,小斋长忆落西窗。
不知明夜谁家见,应照离人隔楚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

唐代苏颋

阳翟疏丰构,临平演庆源。学筵尊授几,儒服宠乘轩。
审谕留中密,开陈与上言。徂晖一不借,空有赐东园。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