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春晚

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
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3-54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2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1

赏析

  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格。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

  
王安国

王安国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应制咏钟山老僧雪中早朝

明代释宗泐

钟山禅客早朝天,毳衲披来雪半肩。好似解空无住著,庞眉皓首玉阶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莺

元代丁鹤年

当年百啭上林苑,身愈高时韵愈奇。兵火十年乔木尽,托栖那敢怨枝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免归思母八首 其三

明代张国维

昔年扶侍恋居诸,岭海燕吴色笑舒。游纪东征曾作赋,情牵北望久悬舆。

颇嫌孝养资征檄,不信瞻依忍绝裾。母子余生将互倚,终焉岂独爱吾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起

明代宗臣

病起萧然一鹖冠,年年春事鹿门看。长堤芳草愁边绿,落日梅花笛里寒。

吴使传书多战伐,楚人贻佩只椒兰。武陵稍隔沧浪水,迟尔秋风把钓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成 其三

明代王世贞

薄有澄清志,犹疑节制非。一城如斗大,三户似星稀。

返照松筠妩,初晴笋蕨肥。春寒夜来急,无梦可成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宿韬光山楼

清代孙琮

秋云飞尽秋山出,石梯百仞烟岚湿。几经攀蹑到山楼,山僧一见如相识。

楼前澄泓水一洼,水中犹种金莲花。香山居士题诗处,楼阁依然夕照斜。

佛火微微诸虑冷,风枝不动惟清磬。去年春夜宿灵岩,夜色幽清同此境。

韬光泉,北峰巅,潺湲落枕畴能眠。苍苍寒气三更天。

夜静山高人不到,一声月下闻虎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一

宋代朱熹

胡马无端莫四驰,汉家元有中兴期。旃裘喋血淮山寺,天命人心合自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报任安书(节选)

两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王安国

王安国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