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316篇诗文
桃庄西头多古墓,下冇死人常不寤。墓前松柏尽为薪,墓下牛羊时满路。
牛羊下上牧竖歌,古碑无字空峨峨。棺中白骨萦烂草,殉瑶知入豪门多。
豪门豪门心未巳,犹课僮奴日侵毁。辇石取泥无厌时,古墓为田新墓起。
劝君为墓当益固,愿君莫学桃庄墓。
官冷犹能愿邻好,侧听欢声亦开抱。
朝曦未合败顽冻,来问仙舟已登道。但见风铃送馀韵,慧佐尊前迹如扫。
汾阳远裔今有人,插架万轴谁能贫。豪气欲吞天下士,舌上古今时复陈。
熙朝未遇将谁尤,芳辰不乐还自嗔。聚散浮云眼前过,且作閒人静中坐。
画梁燕子急归来,莫放故园春自老。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