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圣门三千徒,一一皆佳士。时君问其贤,独属屡空子。
仰钻及瞻忽,骎骎殊未止。惜哉天丧予,一恸回也死。
游目秦汉间,举世难与比。孰知千载下,乃有牛医嗣。
汪汪千顷陂,渺漫无涯涘。不见鄙吝生,德馨照青史。
濠梁有鱼水,庄惠无尔我。吾犹恨多事,忘言岂不可。
俯仰天地同悠然,鱼忘于水水忘渊。澄鲜一色月转汉,泼刺数声风起船。
封君本是方叔后,老气盘空薄牛斗。长啸江湖范蠡书,逃名松菊王弘酒。
庭中潴泉泉上亭,亭外万叠青山青。有时出云作细雨,此际游小开南溟。
坐来一日当千日,未论他年百四十。海棠花发春气浓,一片胭脂镜中湿。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