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觉初见我,背呼仰而应。遂同宿湘上,夜语如建瓴。
犀颅气不詟,虎颔目有棱。精彩类澄观,突兀掩万僧。
乔岳占南极,寒翠知几层。此老家此山,亲分漳水灯。
宝坊天雨华,午梵盘清冥。欲知法席盛,但看道价增。
破夏出山来,乃尔忘规绳。盖皮为之灾,公卿慕声称。
我幸无子累,痴钝人所憎。平生寝饭外,摩挲一枝藤。
少年入三吴,题诗遍西兴。归来舟彭蠡,浪山雪崩腾。
匡庐落笑中,万叠横空青。又尝游并汾,趼足渡河冰。
冲虎上太行,鸡鸣见日升。此乐堕渺莽,坐睡头鬅鬙。
朅来湘西坞,倦鹤整羽翎。只待秋风健,祝融期再登。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田夫踏车如踏弩,田妇踏车心更苦。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农忙恨无力。假令一旱似往年,岂独忧贫复忧贼。
我虽七尺金紫身,圣恩许作归耕人。诗书不了糊口计,与尔将来同苦辛。
击鼓扬旗祷神福,且莫先忧食无粥。贤侯恤民天所怜,好雨时来岁还熟。
何馨香之芬敷兮,昌绿叶而紫茎。是其名为菊兮,爰植予之中庭。
性清平而不躁兮,味甘爽而充烹。当秋露之惨凄兮,舒煌煌之华英。
色正而丽兮,气芬以清。纯静秀洁兮,族茂群荣。采食以时兮,天和以宁。
颖轻窍达兮,瞳子清明。散败流浊兮,风宣滞行。仙圣所饵兮,屏除臭腥。
久嗜不废兮,将延尔龄。嗟予生兮,蹇薄烦冥。忧饥畏寒兮,微禄以生。
终曷归兮,山林是营。膏粱鼎食兮,方丈纵横。炙熊之蹯兮,龙醢羊羹。
彼得有命兮,吾奚尔荣。惟兹佳菊兮,野实以生。采撷咀食兮,荐俎盈登。
求之孔易兮,世焉莫争。我有久疾兮,壅塞烦昏。支节坚痹兮,气阏于元。
惫不能支兮,外壅中乾。疥癣得志兮,蛲蛔伏蟠。餐华秋冬兮,食叶春夏。
集新易故兮,尔功是假。宁康我躯兮,骨节坚良。产和剔戾兮,其乐洋洋。
反华于玄兮,易瘘以强。忘生绝俗兮,深潜远藏。骖驾云雾兮,呼吸太阳。
招友彭咸兮,御风以翔。吁嗟此菊兮,吾于尔望。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