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四方志,一杖馀氎巾。朝来过微雨,扁舟买南津。
庐山冠天下,况复当青春。遥知泊星渚,云开苍翠新。
相看发一笑,瀑布垂天绅。虚汉清月上,山空无四邻。
应怀千载姿,坐榻空埋尘。兴来得好语,录寄北山人。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妇惟丁生母,卓行超人寰。笄岁适名门,婉若蕙与兰。
结缡讵云久,灾氛岌相缠。良人遘奇疾,百体纷摧残。
心神忽眩瞑,手足时颠连。欢娱掷中道,畴不虞红颜。
母也执高节,涕泗如流泉。呼天誓同穴,肯析双飞翰。
一身委床笫,药物长周旋。肝肠绝怨怼,面目忘媸妍。
仰事头白姑,頫鞠黄口男。家徒四壁立,辟纑夜灯前。
拮据度荒馑,永昼怀饥寒。彼苍鉴明德,绕膝森鹓鸾。
矫矫汗血驹,励志游天闲。劬劳念母氏,赋咏蒐名贤。
我闻载叹息,踊跃操如椽。偷生信为易,蹈死亮非难。
厄哉斯人遇,毕世罹忧患。贞心既不毁,淑问仍终完。
夫存子亦树,晚节聊蝉联。宁知处困怀,荼毒穷当年。
凛凛铁石肠,兴彼懦与顽。裁诗颂令哲,史笔千秋传。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