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261篇诗文
渭川十顷青,上谷千灶墨。县河供拂石,濡笔应未足。
公初入承明,神采映冰玉。孤芳信难群,廉士故可辱。
虚怀得逢蒙,泛爱近藉福。终然翟公题,正堕杨朱哭。
于今十年后,犹作一麾出。何当还宣温,不用求钓筑。
遥知西湖柳,蔽芾谁敢秃。应馀金石文,会使天雨粟。
留连借三辅,夏木今再绿。斯文咏公归,怅望非我独。
羁怀老无堪,览卷百忧触。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