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犯

清代俞樾

问春光,何时到也,荒凉此园圃。晓来烟雾,讶凤管将调,阳气犹冱。

绮崖绣巘云如绪。懵腾无意绪。只乱洒、绿纱窗外,帘织寒夜雨。

庭前老梅两三枝,梅魂尚远在,罗浮深处。空寄想,孤山麓、冷香千树。

霜华老、玉人未醒,幽梦起、黄昏无翠羽。且迟尔、百花头上,风流天付与。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2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五首 其三

南北朝吴均

君不见西陵田。从横十字成陌阡。君不见东郊道。荒凉芜没起寒烟。

尽是昔日帝王处。歌姬舞女达天曙。今日翩妍少年子。不知华盛落前去。

吐心吐气许他人。今旦回惑生犹豫。山中桂树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

何言岁月忽若驰。君之情意与我离。还君玳瑁金雀钗。不忍见此使心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舍以笔墨更相遗有诗见邀同作

宋代程俱

将军白首玄池阴,手持毛锥如绿沉。千人独扫杜陵老,百犗欲连东海任。

中山豪族一当百,即墨坚垒高临深。孙郎精骑固无匹,长卿偏师那可侵。

久知良工须利器,岂但善贾缘多金。故追老兔尽三窟,已倒霜松踰十寻。

于菟犹存凤阁卧,黄庭不博鹅池临。清观越石已成冢,始信管城真尽心。

客卿摩顶利天下,修竹欲汗南山林。儒生意广亦自苦,但有遗迹藏来今。

两公笔阵略相抗,往往钺并张旗参。铺扬功伐借二物,寸木可使齐高岑。

嗟余绝学久焚弃,嘿守三一朝飞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瑶台月 自咏

宋代丘处机

平生懒堕。只赢得、无忧一枕高卧。蓬头垢面,不管形骸摧挫。任三光、日夜奔驰,放四大、林泉担荷。深溪畔,幽岩左。青山拥,白云锁。灾祸。雷轰电掣,无由近我。日午起行了还坐。把旧习般般打破。清闲处,唯有这些儿个。倦贪心、乐受贫穷,爱恣意、慵兴烟火。粮无贮,丹无货。萧然唱,洒然和。堪可。神仙未了,优游且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吴道录

元代曹伯启

风骨飘飘老地仙,平生足迹踏云烟。世缘掷去心无累,俗客魔来道愈坚。

诗调尽飞尘外语,琴声浑扣指中禅。梦魂不识三山景,咫尺仙凡秖自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石菖蒲六韵

明代张宁

一室萧然景最清,小池丛石细蒲生。日长自觉閒情好,书罢还宜倦眼明。

行见有花昭上瑞,不须多节表虚声。频呼稚子添新汲,静据胡床看晚晴。

楚畹幽期空自许,谢庭佳致蚤同盟。凭君莫话崇高事,已伴琅玕进玉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次韵后篇戏朱

宋代陈造

淙淙雨势欲沈城,衮衮辞源亦对倾。
辟户浑疑云气近,诵诗如在玉壶清。
射知猿臂须穿札,陈怯鱼丽且闭营。
只把两君新句法,为歌丰乐诏诸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郊祀纪事十首 其五

宋代周紫芝

日照青城瑞色新,风微金殿自无尘。麝煤光照乌丝轴,亲写宸章赐大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铜雀台

元代周巽

西陵树,曾是美人歌舞处。肠断君王死别时,蛾眉憔悴分香去。

奸雄心事有谁怜,残瓦空题汉代年。铜雀春深悬落日,石麟秋冷卧荒烟。

邺下兴亡今又古,乌号野树猿啼雨。泉扃长夜锁幽魂,有酒谁浇台下土。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