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400篇诗文
落木惊高秋,旅食念行役。含羞古祠花,青蕊未堪摘。
云山不着脚,佳节似可惜。一啸百尺台,往趁凌风翮。
群山如玉玞,千古围故国。孤城打寒潮,往事谁记忆。
玉树那得花,金莲去无迹。兴亡更六朝,溅血几飞镝。
重瞳飞上天,毰毸避矰弋。何年览德辉,古榜犹可识。
父老无由询,残碑少遗刻。空馀吊古涕,自对斜阳滴。
八月晦日雷怒号,大雨如注风萧骚。捷如鬼神撼山岳,涌若江海翻波涛。
屋茅平卷一重去,河水忽涨三尺高。惊鸿翅湿飞不起,散乱中泽呼其曹。
云龙有意洗兵甲,下与苍生舒郁陶。浮云收敛赤日见,天宇廓远无纤毫。
岁年不逢亦偶尔,吾将种麦耕东皋。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