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襄,字思哉,福建省安溪人。由诸生入国学,清康熙37年(1698)授福安教谕,任内兴文劝学,倡修学宫,创建朱子祠,敦促士子,循循善诱,且亲自选刻课文以为模楷,因此文风日振。而后,改任泰宁一地,旋即调往台湾诸罗县为教谕,任内皆能称职。同县李光地曾言其所以能「认道理及觑文字,见识日进」,都系努力积学而致,对其精神颇表赞赏。年五十四岁时,去世于官内。► 1篇诗文
卓荦怜吾子,交游见古风。官仍时论外,名岂众人中。
国事谈兵异,风尘受寄同。潮平天自迩,瘴合岭逾雄。
帆落羊城雁,旌回象郡虹。铜标伏波塞,金屋尉佗宫。
自古危秦政,於今失汉功。行霜山鬼避,泣露海人通。
尔去能迁木,予留竟转蓬。虔刀赠秋水,挥手帝城东。
孙襄,字思哉,福建省安溪人。由诸生入国学,清康熙37年(1698)授福安教谕,任内兴文劝学,倡修学宫,创建朱子祠,敦促士子,循循善诱,且亲自选刻课文以为模楷,因此文风日振。而后,改任泰宁一地,旋即调往台湾诸罗县为教谕,任内皆能称职。同县李光地曾言其所以能「认道理及觑文字,见识日进」,都系努力积学而致,对其精神颇表赞赏。年五十四岁时,去世于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