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下荆门

唐代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荆门山秋来霜降,树叶零落眼前空;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此次离家远行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

赏析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99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书寄大元伯

金朝周昂

南园腊蚁记同倾,一纸书来万里情。日夜愁心随柳色,东风吹满大梁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闻壁间蛩鸣有感二首 其一

宋代程俱

露草亦已冷,寒蛩独无依。入我壁间鸣,出处定有时。

谁言秋气高,感此动物微。我欲以意续,一叹三嗟咨。

耿耿夜将旦,残星月边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夜雨如倾

宋代赵长卿

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去年如今,常伴酴醿醉。今年里。离家千里。独猛东风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 温助教 其二 本调

明代俞彦

缄来侧理。忙自启。带啼痕。看不尽,独立近黄昏。憔悴画中人。

真真。衷情谁诉闻。闇销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日题旧社何秀才书堂 其一

清代孙元衡

便是佳山水,书堂得自然。庭无新种树,池有不枯泉。

几砚惟粗具,茶瓜罕俗筵。小窗横竹榻,深稳足安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待

宋代强至

来时帘卷昼,坐久竹移阴。
有待无消息,南窗睡兴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陪始平公燕柳溪

宋代司马光

溪光不动柳风轻,玉帐森沈拥万兵。
鸥入烟中闲自舞,鱼翻波面喜相迎。
楼船下视晴天碧,鼓吹前驱远陌清。
桃李归时应盛发,薰然和气满春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探芳信·坐清昼

宋代张炎

坐清昼。正冶思萦花,馀酲倦酒。甚采芳人老,芳心尚如旧。消魂忍说铜驼事,不是因春瘦。向西园,竹扫颓垣,蔓萝荒甃。风雨夜来骤。叹歌冷莺帘,恨凝蛾岫。愁到今年,多似去年否。旧情懒听山阳笛,目极空搔首。我何堪,老却江潭汉柳。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