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暗暗淡淡的紫色,温润娇艳的黄色。
菊花曾在隐士陶渊明东篱的边上展现丽色,在罗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
菊花能够承受寒凉的秋露,可是却害怕夕阳的来临。
我愿浸在金鹦鹉杯中,为身居白玉堂中的明君所用。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这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
参考资料: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作者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星毬颗颗,繁实离离,蛮雨做将炎热。谁绾同心扣,早衔到、锦树枝头相结。
筠笼小摘堆常满,倩纤手、玉人徐揭。红衣褪,琼浆斜进,齿陡惊寒彻。
水晶瓦似冰雪。且漫言,一骑软尘曾接。挂绿名偏好,还输与、颜比石榴裙褶。
饱餐三百君休讶,较佳果、杨家迥别。记玉奴初酲,卯酒乍启,朱唇微啮。
方练奇节天下崇,何人为表严司空。五百年来事隐约,依然祠庙菰城东。
行人下马动凭吊,轮囷手抚当门松。白昼时闻飞霹雳,空堂宛欲腾蛟龙。
摧颓老干出生气,盘屈孤根回曲衷。劲质何辞霜雪烈,精灵或与风云通。
何来史氏致身录,肆口诬蔑言非公。宫中老佛既乌有,翠华安得中途逢。
晚死差为十族计,耿耿何愧诸公忠。摩挲独叹后凋节,惨淡如见孤臣容。
南枝苍苍鄂王墓,黛色郁郁丞相宫。爱惜亦期人勿伐,萧条却恨时难同。
飘然时危一老翁,不忘祖德干戈中。手携画卷命题句,忠魂劲节相交融。
危时永忆栋梁器,大材不藉丹青功。森然寒气入诗骨,笔端谡谡来长风。
翁拥麾幢我为儿,剽闻窃睹皆兵机。其中袭击不容瞬,飙行电掣犹逶迤。
戎人长驱越大河,天下震惊观阙危。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
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严尤下策尤可笑,晁错上书亦奚为。
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八年闭户尺蠖屈,一旦渡关匹马驰。
行行侧身听戎捷,忽闻募士诏遣归。浓书大墨榜教诏,曰敌悔过今退师。
羽檄向来召貔虎,乃咏出车歌杕杜。櫜兵销刃兵犹怒,却把锄犁农歌舞。
君王神武今艺祖,尔如不归污我斧。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