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客归江州

唐代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送别 叙事 抒情 隐居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
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
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
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
江州:州名,治所初在豫章,后移浔阳。客:作者友人,生平不详,似为一位弃官归隐者。
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后多指求仙修道。
青雀舫:即画有青雀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得而知。根据诗题及诗的正文可知,作者在江边送别了弃官归隐的友人归故土江州,满含深情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大历十才子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
2、 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赏析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诗人开篇点明题旨,送客东归故里。“复”字,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衬情,以水助兴。江水日夜东流不停,暗示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缓。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颔联中,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离青雀舫”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见其归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船为“青雀舫”,家在“白鸥洲”,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喜人。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

  
韩翃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融上人兰若

唐代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宵不寐重读莘田题砚诸制怆然有怀 其二

清代谢道承

牂牁一叶下闽江,十砚萧然锁夜窗。起剔秋釭拜东野,寒风袭袭影幢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日青龙寺上方赋得多字

唐代皇甫冉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已度清明节,春秋如客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己亥腊月朔自匡庐之九江

明代祁顺

彭蠡通南北,开篷见万艘。雪消山翠重,水落石痕高。

吴楚风烟阔,江湖岁月劳。往来吟思苦,赢得鬓刁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陈师召得孙二首次联句韵 其二

明代倪岳

海东乔木见根芽,叶叶清风满故家。千载未须论玉树,一枝端合比璚花。

远怀头角时时变,盛德衣冠字字誇。白日龙蛇行素壁,风流先说李西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伯孺画小景

明代徐熥

天际孤舟带雨,沙边竹杖穿云。村落半藏宿莽,危亭独瞰江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夕不能佳眠

宋代范成大

昼坐既催颓,夜卧亦展转。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

四大元假合,解散会归尽。何烦造化儿,前期苦相窘。

咄咄方书空,忽发一笑冁。都缘有我相,浪把此身认。

于中有安否,随即生喜愠。蝉声耳根响,蝇趐目中晕。

无明遍大千,祇自植愁本。化儿安在哉,作诗谢不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偕江邦善饮因赠

元代郭奎

南国江淹赋,长沙贾谊书。孝廉惭汉末,进士忆唐初。

旅鬓愁中短,人情乱后疏。因君情思好,时得慰离居。

韩翃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