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7篇诗文
皇天久不雨,旱风满东国。春田废锄犁,秋事阙牟麦。
县官紧租赋,守令抱忧责。交驰谒并望,不敢爱牲帛。
而我处学宫,于邦乃宾客。霜寒怯早起,卧听车马适。
方兹祈求急,不预奔走役。精诚倘蒙报,岂不沾润泽。
古有支离形,亦有支离德。而我颇施施,支离在官职。
虽然悯元元,览镜见颜色。高咏云汉篇,千秋意悽恻。
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