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6篇诗文
世间草木纷无数,惟有此君名最著。虚心劲节珊瑚枝,四序青青任寒暑。
渭川之上淇水隈,千枝万叶连云开。南邦又说潇湘盛,知是何年分种来。
都城片地千金直,竹石园林应罕得。吁嗟一日不可无,谁解风流写真迹。
太常健笔追文郎,远吞淇渭淩三湘。兴来扫就参差玉,自有天然风露香。
石根元气淋漓湿,宓妃鼓瑟英娥泣。佩环堕地疑雨声,旌盖排空作人立。
新图捲翠入天曹,寒标直与秋争高。苍龙变化露头角,丹凤缡褷见羽毛。
阴云不开苍雪积,老势峥嵘欲千尺。虚堂风生白昼静,恍惚晴空飞霹雳。
主人相对偏相知,一生与尔同襟期。豪吟每和伶伦调,进德长歌卫武诗。
我亦从来慕君子,幸挹高风结知己。愿言共保坚贞姿,挺立岁寒霜雪里。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