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17篇诗文
细雨江城秋澹泊,一樽何处堪携鹤。选胜重来近十年,虚楼视昔还恢廓。
两山矗立谁疏凿,万壑惊趋犹脉络。壮势平吞白帝城,寒光远带湘妃阁。
雕甍绣闼俯苍峰,水波摇泄芙蓉宫。几家弦管廛居密,千里舟航贡道通。
铁笛声孤时对月,蒲帆影乱晚随风。迎门花鼓来仙客,入画青蓑羡钓翁。
把袂同游皆国彦,锦席高张叨我半。凭栏触景各抽毫,摛词谁复过王翰。
楣间高扁少师章,海若天吴骇吾见。中丞更续郢中歌,玉斝琼杯照人面。
况说绥怀动隐忧,民情吏治精而练。二公声望将无同,屹屹斯楼并霄汉。
普晦去吏为道人为伯玉中丞募建肇林精舍值岁俭鲜应予辞晋臬未上聊出馀俸助之走笔短歌以赠
我欲效法施,本来无一法。我欲效财施,匹如病阿育,一颇梨果作檀越。
汝今辞吏我辞官,芒鞋共踏春山寒。化城原在中天里,始信娑婆着脚难。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