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万里到金陵,咫尺穷途未可迎。忽有归帆随铁马,旋思舟麦送金经。
祇园不藉衔环报,清俸还知好义轻。得入罗浮高处望,千秋犹记此时情。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平堤含夕景,烟树半模糊。乘兴晚唤渡,一叶如飞凫。
正值风色好,渡海如渡湖。千丈澄素练,十幅挂轻蒲。
沙鲲明渔火,红影透菰芦。上乱星斗宿,纷射鼋鼍居。
水气摩荡之,散作千骊珠。横空一钩月,堕入昆崙毹。
似欲钓六鳌,惊走小䲓鰅。须臾近彼岸,潮退泥沙淤。
沧海幻桑田,轣辘驾牛车。尔时夜气静,万籁归虚无。
栩栩不自觉,恍惚凌仙壶。归来犹认梦,好手谁绘图。
我夙抱游癖,而为缁尘污。翻身六合外,乃得纵所如。
因悟天地大,到处皆蘧庐。心清境自适,底用恋乡闾。
嗤彼井中蛙,局局徒拘墟。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