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大道虽夷,见几者寡。任意无非,适物无可。古来绕绕,委曲如琐。
百虑何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百家杂碎,请用从火。抗志山西,游心海左。元气为舟,微风为柁。
敖翔太清,纵意容冶。
圣理济夷夏,边陲重镇绥。藩臣分节出,佐政辟文帷。
君拔千人杰,民瞻一郡师。汾河遗泽在,滕阁逸才推。
子佩锵经席,王章肃奠仪。堂鳣嘉瑞兆,阃鹗荐书驰。
简量称三语,清名慕四知。济时行贾策,论事迈萧规。
烽燧犹南国,风云渺北墀。登楼粲空赋,入幕超能诗。
退食欣多暇,忘机慰所思。凉薰榕下榻,长日竹间棋。
细藻流清泮,香蕖泛绿池。应劳书牍尾,未许撤皋比。
江左陈琳檄,淮西韩愈碑。文章长叙论,赞画足匡裨。
已喜才堪试,何惭位尚卑。骅骝霄汉步,松柏栋梁姿。
天地心如铁,风尘鬓未丝。弹冠差可庆,结袜讵云痴。
云树连同野,家山近武夷。蕉书频日报,兰棹及秋移。
椿绿霜中干,槐青雨后枝。韦编课儿诵,綵袖奉亲嬉。
至乐皆人愿,微名祇自縻。朋簪资丽泽,客袂忍分岐。
荔熟丹砂颗,醪香碧玉卮。离忧从马上,言赠且江湄。
瑞世凤麟睹,清班鹓鹭期。行哉须努力,千古志皋夔。
结亭绝嚣尘,窈窕北堂东。新竹雨满林,老树云半空。
开轩纳归鹤,据石理丝桐。昔贤尚高洁,以此随行踪。
尔祖罄遐思,坚贞副深衷。锡谥既有尚,素心谅能同。
水木托本源,芳润信无穷。大雅继宏响,遗书满庭中。
工歌赞前勋,述德宁有终。何时戒仙驭,抚席聆仙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