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昔在狼山下,军书犯近坰。六师轻朔漠,万骑失雷霆。
土木尘常满,龙蛇岁不宁。豆田沙浩浩,黍谷路冥冥。
济世须元老,长材总四溟。从容持国计,指顾悉兵形。
瑕吕安群议,刘琨表外廷。嗣王仍历数,高庙有神灵。
既罢金缯款,无烦白马刑。北辕旋翠辇,南内启朱扃。
命已甘刀镬,功真溢鼎铭。春秋隆代祀,俎豆肃维馨。
一自轺车至,难期堠火停。遗墟愁战伐,大树日飘零。
碧草空祠长,黄鹂过客听。霜钟沉晓月,风牖绕明星。
卞壶谁修墓,巫阳数降庭。谶还思雨帝,碑或堕江亭。
远水澄湖碧,流云暗壑青。千年华表鹤,哀怨此重经。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