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上清沦谪,莽乾坤、赢得二分明月。几度客星淮海畔,寂寞江都相业。
铁骨冰心,忠魂寄托,梅岭今萧瑟。蕃釐观在,天人一例香歇。
午瓯清茗寒泉,何须浊酒,翠袖襟尘泼。六代江山趋眼底,全胜淮东揽得。
烟雨楼台,风流人物,几换红羊劫。御题留处,南朝旧恨休说。
我闻山东张孝子,早岁衔哀报严父。昊天罔极恩莫酬,教育维持赖慈母。
母年未艾孝弥敦,奉盈执玉心所存。鸡鸣问寝候堂前,婉容愉色如春温。
綵衣娱侍供调膳,从容食饮频相劝。每怀鹤发未成霜,筋力愈强身愈健。
三春慈竹阴满堂,萱草含绿凌冰霜。板舆缓挽向东风,穿竹看花清昼长。
花前酌酒仍高歌,寿觞迭进慈颜和。子孙满前母更寿,此乐人间真不多。
朅来孝亲名誉起,奉檄作官亲更喜。紫诰回鸾下五云,诏书褒锡光闾里。
九重亲切掌帝符,日趍琐闼鸣佩琚。况闻伯兄更脱略,十年执戟侪金吾。
近者受命殄贼曹,南征万里清海涛。弟兄忠孝有如此,一心只欲愉勤劳。
古来事君违所亲,事亲宁复能忠君。子今际遇事明主,得禄奉亲逾古人。
嗟哉孝子不易得,勖子终养崇明德。何时升堂为母寿,更作长歌写胸臆。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