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少小不相识,闻名心尚疑。兄游夜郎域,我生吴江湄。
相去千万里,眠食无由知。客岁栖锦城,识面嗟何迟。
枥马嘶北风,乌鹊绕南枝。故里隔烽烟,执手重唏嚱。
遥羡岷江流,日夜东南驰。
七马来自流沙西,二十有八玉凿蹄。时平四海罢征战,华山之阳春草肥。
一匹龁草,两匹洗刷临清溪。中有两匹络青丝,奚官傍立不敢骑。
明当进入天门下,一一金鞍盖黄帕。汉家不用千里才,只许将军看图画。
青山惬所怀,一步一延伫。不觉夜色来,苍苍没平楚。
失道径转纡,陟历忘峻阻。忽然身已高,舄下闻人语。
欲辨已微茫,东西无处所。疏竹逗镫光,始知隔岩户。
奋策争先登,却怪来风雨。住足问徐徐,潮声走远浦。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